施恩奶粉涉嫌虛假宣傳及冒充洋奶粉事件昨日告一段落。施恩(廣州)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施恩”)董事長張利鈿終于公開承認,“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華人擁有”。
正如同廣東省奶協前任理事長王丁棉此前指出的那樣,施恩的奶源并非其宣傳的“100%進口奶源”。施恩是雅士利在美國注冊的子公司,是一個“假洋鬼子”。
施恩事件勾起了消費者對歐典地板的回憶,那么,現在還有多少“施恩”一樣的假洋鬼子品牌逍遙在中國市場?
一波三折的施恩事件
5月底,北京消費者郭利向媒體爆料稱,生產日期為2008年3月17日的一款施恩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過國家限量值的100倍。
隨后,廣東省奶協前任理事長王丁棉爆料,施恩的奶源并非其宣傳的“100%進口奶源”。施恩品牌部負責人楊萬洲近日公開承認,施恩奶粉的部分奶源來自廣東雅士利公司的山西奶源基地。
對公眾廣泛質疑的外資公司身份以及“美國施恩”沒在美國銷售一事,施恩(廣州)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利鈿昨日公開承認,“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華人擁有”。至此,施恩的假洋鬼子身份得到施恩方面的正式確認。
“施恩”何以愛當假洋鬼子
要了解施恩是否是外資企業,與雅士利到底存在什么關系,首先要從施恩奶粉的制造商施恩公司的股權結構說起。
資料顯示,施恩成立于2002年,注冊資本金1.55億元,法定代表人張利鈿,股東分別為雅士利集團公司、美國施恩國際有限公司、施恩營養品國際(新加坡)公司,商標持有人為“美國施恩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雅士利的法定代表人為張利桐,與施恩法定代表人張利鈿是兄弟關系。至此,施恩的真實身份逐一露出水面。
施恩案的代理律師彭劍向記者表示,根據方舟子協助他們追查到的記錄顯示,施恩所稱的商標持有人美國施恩由華人“FRANKLIN”于2007年5月7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注冊登記成立,該公司所在地為一個普通的私人住宅,同時這一品牌的產品根本沒在美國進行過銷售,并因違反稅法擁有不良記錄。
王丁棉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國內很多行業都存在類似現象:為了區分市場定位及迎合消費者信賴外資品牌的消費習慣,一個公司旗下常擁有兩個甚至多個品牌,其中某個品牌在海外注冊,但這些海外注冊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殼’,就是常說的‘左手倒右手’。”當記者詢問在乳制品行業還存在哪些類似公司時,王丁棉表示:“自曝光施恩以來,我面臨了來自各方的太大壓力,我現在不能說,大家心知肚明就行。”
隨后,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國內對外資投資有著許多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了爭取這些優惠政策,國內很多擁有其他國籍的企業家或商人,在他國注冊公司,并以這些公司的名義在國內投資。
對此,王丁棉有自己的理解:“中國乳業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想通過‘洋品牌’武裝自己,這些企業抓住了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對企業來說,這樣做也是為了規避投資風險,如市場發展不好,撤離的、犧牲的僅是‘洋品牌’一個品牌,而非整個公司。”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乳品企業這么做存在很大風險。“消費者可能一時發現不了企業的真實身份,但不會永遠不知道,企業老老實實做事才是發展之本。”
“100%進口奶源”的“點面”功效
其實,隱瞞真實身份只是此次施恩被公眾廣泛指責的一個因素,該公司號稱的“100%進口奶源”也被指夸大或虛假宣傳。
施恩在公司官方網站明確表示:“作為施恩的股東之一,美國施恩國際有限公司授權施恩在內地使用‘施恩’商標。”就因為施恩的外資背景,消費者對其所宣傳的“100%進口奶源”深信不疑。但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打破了國內乳業的平靜,使施恩“100%進口奶源”受到質疑。在國家質檢總局去年9月中旬公布的添加三聚氰胺“黑榜”中,施恩和雅士利榜上有名。消費者不禁要問:“難道‘100%進口奶源’也含三聚氰胺?”
對此,王丁棉表示:“由于和雅士利存在微妙的關系,施恩宣稱的‘100%進口奶源’一部分來自雅士利在山西和黑龍江的奶源基地,一部分來自新西蘭,并非全部進口奶源,而加工和配方也是在雅士利的山西工廠完成的。”施恩和山西雅士利簽訂了委托加工合同,進口奶粉在山西混成基粉運回施恩添加DHA等營養物質后包裝上市。
事件發生數日后,施恩終于表態。該公司出具奶源進口單據稱,為了控制產品質量,“三聚氰胺”事件后,公司決定停止使用國產奶源(即鮮牛奶),全部使用進口奶粉取代。2009年1月始,施恩全部采用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00%進口奶源制作奶粉,并啟用“100%進口奶源”的新包裝及宣傳。“‘三聚氰胺’事件后,的確有部分企業因害怕奶源再出差錯而改用進口奶粉。現在國際奶粉價格很便宜,使用進口奶源很劃算。”昨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牟靜君表示。
不過,也有消費者認為,宣傳“100%進口奶源”本身就是對消費者的誤導。施恩案原告表示,施恩嬰兒奶粉外包裝的顯著位置上均印有以美國國旗為底色的標志,并標明“100%進口奶源”,正是看中施恩嬰兒奶粉宣傳的“美國品牌”和“100%進口奶源”才放心購買的。盡管市場上銷售的施恩奶粉并非全部標有“100%進口奶源”的字樣,但其產品包裝與標有“100%進口奶源”的產品很類似,容易誤導普通消費者。
這種以偏概全式的誤導在生活中很普遍。“一家奶粉企業的確進口過海外奶粉,由于該企業生產的奶粉系列太多,對某個系列或某款奶粉宣傳‘來自海外優質奶源’時,消費者往往誤認為其整個品牌的奶源都來自海外。”王丁棉表示。
“一個謊言幾十億”的法律缺失
“(冒充洋品牌)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留意很久了,但涉及的部門太多,奶粉屬于快消品,很難監測。”昨日,牟靜君向記者表示。她強調,行業協會非常重視虛假宣傳等現象,且在行業自律第一條就明確提出,杜絕夸大、虛假宣傳。協會將在8月份年會上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對離岸公司或類似空殼公司的主要監管機構有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盡管商務部等部門均有相關規定,但這些規定有很多薄弱之處,尤其是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管理協調的審批備案還有漏洞。”北京盛峰律師事務所律師于國強如是說。
于國強說,一般發現企業使用這種手法欺騙或誤導消費者,是需要承擔多種法律責任的。如果該企業對于業內其他企業的正常經營已造成損害,或對正常的經營秩序造成影響,有關部門或有利害關系的第三方可依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如果該企業打著“外國公司”的幌子對企業產品進行虛假宣傳,又或因該產品的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損害,那么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并追究該企業的相關法律責任。同時企業在宣傳的過程中如違反我國《廣告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相關部門及利害關系方也可以依據《廣告法》主張其的相關法律責任。
“正所謂一個謊言可以賺幾十億,卻沒有合適的法律可以對其有效監管。”陳渝表示,“現在的奶粉已經都有原產地標注,可有的果汁就沒有。國家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于國強表示,除了政策缺失、監管乏力外,“穿馬甲”現象愈演愈烈也與國人盲目崇拜洋品牌有關。正是我們對洋品牌的過分迷信才導致不斷有人炮制“假洋鬼子”欺騙國人。
類施恩現象何止食品領域
其實,目前不光是在乳品行業內存在這樣的現象,像化妝品、服裝、體育用品、家裝建材等行業也都大量充斥著這樣的現象,像此前曝出的“歐典地板”、“加州牛肉面大王”、“丸美化妝品”、“慕思·凱奇床具”等便是典型的穿“洋馬甲”者。
據了解,冒充洋品牌現象在嬰幼兒產品方面相當普遍,除了奶粉,還有嬰幼兒輔食、魚肝油等產品。“打著屬于‘澳洲’、‘新西蘭’等品牌的公司可以說80%是空殼公司。即由華人在澳洲、新西蘭等地注冊公司和品牌,再將品牌進行授權。”一食品業內人士透露。
“熱衷做假洋鬼子,并非中國獨有現象。”陳渝強調。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國外品牌也在大量采用我國的工藝和技術,產品從根本上已沒太多區別,只要產品本身能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就沒必要苛求是否為國外品牌。當然,僅靠消費者來辨別“假洋鬼子”的真偽還遠遠不夠。“我建議,政府機關及各行各業的行業組織等能不能借施恩事件,規范一下混亂的‘假洋品牌’市場?在法律、制度上進行完善。”(記者 李薇 王曉玥/文 王曉瑩/漫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