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0日電 2008年北京奧運,這個被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稱之為“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對于企業來說,既是一次晉級大考,也是一場收獲的盛宴。作為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登上奧運舞臺的乳品企業,在奧運結束整整一年后,伊利又順利攜手世博。
如果非要為伊利取得的成績找到一個理由,我們也許只能把這一切歸功于奧運。因為奧運雖然已經遠去,但奧運留下的影響卻正在逐步清晰。
品牌價值猛增70億
一個“奧運新秀”到底能從奧運中得到什么?
面對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時,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張劍秋認為:奧運給伊利帶來的最直觀影響,就是品牌影響力的迅速飆升。
最新數據顯示:伊利集團的品牌價值上升至205.45億元,比牽手奧運的2005年已經上升了近70個億。在權威機構對所有北京奧運品牌影響力的系統調查中,伊利遙遙領先,僅次于可口可樂。
奧運結束轉過年的第一季度,國際權威調查機構AC尼爾森的數據即顯示:伊利5大單品的一季度銷售額增速普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這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伊利嬰幼兒奶粉。在大多數的國內奶粉企業由于原料的匱乏、國外乳企的沖擊掙扎在生死邊緣時,伊利嬰幼兒奶粉的銷量卻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取得了高達113%的同比增長。
顯然,品牌影響力的提升絕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變化,與之直接掛鉤的,是市場較量中真金白銀的勝出。
對于奧運為業績帶來的巨大助力,伊利則毫不掩飾。伊利相關負責人表示:奧運已經成為伊利產品銷量增長、品牌價值穩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中國印”烙印在產品上的一剎那,伊利已經永久擁有了一個讓消費者優先選擇的理由。
奧運標準下的品質提升
如果說:奧運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催化了伊利產品的熱銷,那么產品品質的提升才真正是這一出輝煌大戲的主角。
7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和加拿大著名作家李莎•卡爾杜齊先后造訪伊利。而這只不過是伊利牽手奧運之后迎來的數十批國際友人的“其中之一”。奧運之后,到伊利參觀的國際國內游客高峰時達每天數千人之眾。他們的參觀目的只是一個:看看那個“身披奧運戰袍”的乳企,生產工藝、檢驗標準到底是如何的嚴格苛刻。
“如果沒有奧運,伊利的發展軌跡也許不會改變。但成功牽手奧運,無疑全面加速了伊利的品質升級。”乳業資深專家陳渝這樣評價。
據張劍秋介紹:牽手奧運后,伊利首先進行了產品結構的戰略升級,同步升級的包括生產細節、檢驗標準在內的產品生產全要素。“這些投入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以概括的。”,張劍秋表示,“奧運會對任何企業都是高標準、嚴要求。為了交上一份滿意的奧運答卷,企業就必須從整體的管理運營到細節的質量控制,進行全方位的鍛造和提升。”
而這樣的一次提升顯然才是伊利從奧運獲益的關鍵。
從奧運到世博
張劍秋在“2008體育經濟高峰論壇”曾說過:“奧運對于伊利,不僅是營銷,更是一種全方位的鍛造!”這也許是企業對奧運影響最中肯的評價之一。不得不承認,奧運既放大了伊利的品牌影響力,也提升了伊利的全線產品品質,但最重要的仍然是讓伊利的整體實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造。
2009年5月25日,就在服務奧運不到一年后,伊利再次與世界又一頂級盛會——世博會聯姻,“奧運標準”也被“世博標準”繼承和刷新。
顯然“成功服務奧運的經驗”是別人無可比擬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在伊利攜手世博僅僅一周后即得到了再次驗證。
業內人士遂評價:伊利已經擁有了過硬的品質、完善的渠道、先進的科研實力及不斷清晰的責任綱領。這種整體實力的勝出,才是所有人做出共同選擇的唯一理由。
后記
四年間,奧運的鍛造使伊利成為健康生活的代名詞,更使伊利成長為具備國際視野和執行力的現代乳品加工集團,具備足夠的能力代表中國乳業參與全球的競爭。現在的伊利顯然遠比四年前更加自信,因此才具備了重新出發、迎接挑戰的動力和能力。
行業的洗牌、白熱化的競爭顯然都不是伊利最關心的。伊利用自己的實踐證明:對關鍵點、關鍵平臺的把握足以成為一個企業決勝同行的資本。由此引出的企業“關鍵競爭力”也許才是伊利在奧運周年之際留給同行最值得借鑒的財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