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雙11”,迎來“雙12”。各大電商平臺為了沖業績,在促銷的刺激下,年末的這兩個月網購市場顯得格外熱鬧。今年電商在促銷活動中依舊大打“價格牌”,面對各種規則的促銷政策,你中招了嗎?
今年“雙11”各大電商的玩法十分花哨,定金翻倍、購物津貼、群戰隊紅包、超級紅包、店鋪紅包、加購抽獎……不少網友吐槽“數學和閱讀理解不好,都沒法購物了”。[更多]
“雙12”年底前的最后一個購物“節”,不少網站平臺打出了比“雙11”更劃算的口號。而真的會更劃算嗎?記者調查發現被曝光的商品“雙12”仍然不便宜,比較之下,反倒是平時的銷售價格更加優惠。[更多]
一年一度的“黑五”被稱為“跨境版雙11”。各類跨境電商已經紛紛打出洋貨、折扣、潮流、囤貨、血拼等促銷旗號。[更多]
不少人吐槽電商雙11優惠規則晦澀難懂,那都有哪些“坑”呢?中新網進行了梳理。首先,優惠券不自動使用,明明買了或領了優惠券,付款后才發現沒優惠;第二,商家優惠限制人數,前**名購買才有優惠,手一慢……[更多]
海淘有多熱?如何買得放心?
品牌商家借節漲價來“打臉”
網購狂歡前請先擦亮眼
說好的優惠價格咋就沒了?
“雙11”提前10天做“攻略”、半夜守在電腦旁邊,可是你血拼回來的商品真的是“最低價”嗎?日前,中消協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顯示,先漲價后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539款非預售價格跟蹤商品中,78.1%的促銷商品并沒有便宜,也就是說,這些商品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購買到。與2016年同期相比,這個比例有所增加。[更多]
欺騙消費者無異于玩火自焚
當電商在價格方面失信于消費者,不僅狠狠打了自己的臉,今后,如果電商不徹底改變價格貓膩的現狀,恐怕狂熱的消費者將會越來越少…… [更多]
別讓“燒腦優惠”砸了“雙11”牌子
近年,我國電商銷售額快速增長,有的電商甚至一躍而為全球性企業,這既靠“雙11”模式的推動,更有賴消費者的“神助攻”。雖說讓利總有天花板,但商家只能靠挖潛和創新來突破,假如動起歪腦子,靠挖坑設套來引誘買家上鉤,不僅自毀聲譽,也是自斷財路。 [更多]
“智商跟不上電商” 最終損失的是誰?
電商不需要多高的智商,消費者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做生意不是算計,做生意應該是輕松的。靠算計做生意,恐怕是要做到盡頭了。清除存在的毒瘤,讓“雙11”變得輕松,這是應該能達到的目標。 [更多]
專家談電子商務立法:網購再火,也需法律護航
電子商務野蠻生長帶來的問題引起人們的重視。自2013年啟動立法以來,電子商務法草案就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法律的制定能否跟上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現狀?電子商務法究竟應該側重保護消費者權益還是促進電商發展? [更多]
為何不能痛快全場五折?
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來個“全場五折”?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揭秘“燒腦優惠”背后的“電商營銷邏輯”。 [更多]
電商欺詐侵權緣何久醫難治?
由于網絡交易量大面廣,打擊不法經營行為更需要公眾參與。然而,相較于線下購物,線上購物維權更為困難。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暢通消費維權渠道,讓維權簡單易行,從而倒逼電商賣家規范經營。 [更多]
“雙11近8成沒便宜” 狠狠打了電商的臉
當電商在價格方面失信于消費者,不僅狠狠打了自己的臉,同時也讓“雙11”的價值不斷貶值。今后,如果電商不徹底改變價格問題,恐怕沒有多少消費者會再對“雙11”感興趣了,因為消費者并不傻。 [更多]
假貨仍是跨境網購最大痛點 打擊要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跨境電商在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假貨”問題仍是跨境網購的最大痛點。業界呼吁,打擊跨境網購售假要牢牢以信用處罰為抓手。 [更多]
先漲后降、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等這些電商“舊疾”若任由其發展,最后將是兩敗俱傷。在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方式之一,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構建有效的電商治理體系、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考驗著多方的智慧。我們期待下一個網購狂歡節歡樂多一些,吐槽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