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發展面臨新使命新任務。創新學術進步路徑,積極推進范式變革,進而形成中國學派,是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時代使命。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不僅已經成為經濟大國,而且已經成為經濟學研究和教學大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現代經濟學體系中的幾乎每一個學科領域,中國經濟學都已充分進入,并且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教學科研力量。我們培養了大批接受過經濟學系統教育的人才,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但也應看到,經濟發展實踐日新月異,經濟學理論滯后于實踐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盡管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著作很多,但對經濟現象的觀察、刻畫和解釋卻缺乏學術穿透力,一些經濟學“研究成果”所描繪的圖景與現實經濟差距甚遠;經濟學期刊發表的一些學術論文高度形式化、數學化,精致的“建模”和復雜的“推導”方式貌似高端、深奧,卻往往缺少新意,不過是試圖將現實裝進形式化模型的范式框架中,而現有的經濟學范式框架并不能準確描述中國經濟以及國際經濟的真實世界。這表明,經濟學的范式變革日益緊迫。
改革開放后,隨著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學學科體系也隨之大大豐富。其中,政治經濟學吸收了改革開放中取得的經驗性成果和反映中國經濟政策變化的重要思想內容,獲得創新發展。與此同時,經濟學界通過學習、吸收、消化和體系化,引進了現代西方經濟學,并大體接受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學術范式和邏輯構架,逐步形成了龐大的學科體系。但是,面對具體的社會經濟問題,這個體系常常難以作出科學解釋和有效應對。特別是當新科技革命正在使我們所處的世界發生日新月異變化時,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更使得微觀—宏觀范式無力應對。無論是國際學術界還是中國學術界,越來越多的經濟學者認為推動經濟學范式變革勢在必行。
在經濟學范式變革方面,各國經濟學者已經作出了不少努力,而中國經濟學界則可以承擔起更重大的使命,為世界經濟學發展作出更重大的貢獻。這是由中國的獨特國情所決定的: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偉大的變革實踐和建設實踐之一,為中國經濟學發展提供了極為豐厚的實踐土壤和科研養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堅實基礎和指引啟示,具有實現范式變革的優勢。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非抽象之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啟示我們,人的行為并不是為了追求抽象算計之“最大化”目標,而是一定現實條件下的具體行動。這些具體行動是由社會生產關系進而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經濟行為并非抽象人性的微觀—宏觀現象。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探索,就可以形成經濟學研究新的范式,推動經濟學創新取得新的突破。因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現代西方經濟學的有益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扎根中國國情和經濟發展實踐開展深入研究,就能夠實現經濟學范式創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經濟學。
當然,已有的經濟學成熟范式結構是相當堅固的,實現范式變革并非易事,需要廣大經濟學研究者特別是青年學者投入更多精力。開拓經濟學范式變革的創新藍海具有現實緊迫性,也是我國經濟學界有可能作出重大學術貢獻的領域。
金 碚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商學院院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