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析理論道】
作者:劉 瑛(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緊密相連、互相成就,前者為后者創設學理論證,后者為前者提供傳播場域,兩者共同反映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加快建構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優化拓展話語內容。敘事體系是思想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外在表達形式,是一定時期一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時代精神和文化傳統的表達范式,是一國在以國外受眾為主要對象的溝通傳播中使用的話語模式或話語風格,承載著國家形象和國家利益。中國敘事體系,是由中國特色的術語、概念、范疇和言說體系構成的。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當務之急是優化拓展話語內容,積極參與和平發展、環境治理、氣候變化等世界性議題的設置,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而優化拓展話語內容的關鍵,則在于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標識性概念是構建敘事體系的突破口。近年來,我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觀”等,既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愿景,又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背景下,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既要用中國實踐做好國際傳播“文章”,積極創設世界性議題;也要善于講好中國發展“故事”,挖掘具有世界意義和人類價值的敘事,增強對外傳播的自塑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要用準確生動的數據、案例、故事為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奠基,以準確說明中國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基本國情,在闡述“中國道路的大道理”和“中國故事的大智慧”過程中,在國際輿論場形成中國表達、中國修辭、中國語意。
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創新話語表達方式是構建新時代中國話語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受眾準確理解中國、激發共鳴和共情的重要舉措。話語方式創新,包括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兩個方面。內容創新重在以理服人、以事化人,增強話語的說服力和解釋力,從道理上說服人、打動人;形式創新則重在以情動人、以趣引人,打通話語表達方式和受眾的共情通道。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需要協同推進話語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話語內容創新要以事實為基礎,以情感為鋪墊,講好中國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人民的故事,生動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提高譯介能力,在充分考慮目標受眾文化背景與接受水平基礎上,運用多種方式準確表達話語表述中的核心思想。話語形式創新要善于運用生動鮮活的時代話語、通俗易懂的群眾話語、言之成理的學術話語,采取主動吸納、巧妙融合、交相呼應等方式,進行既有思想、品質,又有溫度、溫情的表達;把握國際傳播領域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用好用活以文字、圖像、聲音、影像和網絡互動耦合而成的多模態媒介。
推動多元主體參與。話語主體是話語的言說者、話語信息的傳播者,是構建話語體系最活躍最關鍵的因素。新媒體時代,傳播行為、手段和內容的變革,不斷加速敘事體系的“去中心化”,話語主體由單一轉向多元、由“獨角戲”轉向“大合唱”。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把中國的制度優勢轉變為話語底氣,必須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建立良性互動、和諧友好的傳受關系。因此,話語主體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話語傳播目的和新媒體傳播語境、話語對象的文化差異和心理需求等因素。黨政部門話語權威性強,可以通過新聞發布會、對外文化交流、經貿活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平臺傳播推送信息;各類非官方組織和機構向受眾進行論證評論、轉述闡釋,有助于呈現話語的客觀性和公共性;民眾個體的第一人稱視角,使話語更有溫度并能引起共情、共鳴。同時,應推動多元主體在對外傳播中與話語對象良性互動,加強與國外媒體機構交流合作,并大力培養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的專門人才,提高中國話語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健全話語效果評估機制。傳播效果評估是衡量中國話語在國際輿論場的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參考,能夠對中國對外話語優劣勢和核心競爭力作出準確判斷。做好傳播效果評估,既要把握原則、突出重點,又要明確路徑、確保可操作性。在原則和重點方面,要聚焦誰來說、說什么、如何說、跟誰說、效果如何等若干問題,聚焦話語內容的公信力、話語方式的創造力、話語對象的精準化、話語平臺的融合化、話語效果的可視化等要素;注重話語主體、話語內容、話語平臺、話語方式、話語對象、話語反饋之間的相互影響,堅持以話語主體、話語內容、傳播媒介、話語受眾、話語方式等為抓手,從多學科、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進行評估;堅持國別效果、語種效果、媒介效果評估相統一,傳播規模和傳播品質相平衡,宏觀傳播和微觀傳播相兼顧。在路徑選擇上,構建高標準、規范化、可操作的話語效果評估指標體系,進行多維度綜合評價;防止唯收視率、點擊量、發行數、票房收入和流量數據;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國際傳播效果數據采集、整理、反饋和應用體系,發揮第三方機構專業性和獨立性優勢,提升對外傳播效果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30日 11版)
理論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17日 15:36:46
- 2024年12月16日 16:36:01
- 2024年12月14日 1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