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是什么?如何理解當代藝術作品?9月2日落下帷幕的“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通過中國美術館這個公共空間,讓觀眾了解和欣賞到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北京798藝術區也將于9月中旬舉辦“塑造未來——作為全民教育的當代藝術”主題展。
讓當代藝術走近大眾,是這些主題展的目的,也是許多海歸藝術家的共同心愿。為了配合“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中國國家美術館于8月22日舉辦了“怎樣欣賞當代藝術”學術報告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朱青生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傳統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也與聽眾分享了他對當代藝術的認識。“當代藝術是伴隨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藝術活動,比如看電影、國畫展等,能帶給人們美好的感受。”
曾經留學德國的朱青生希望能推廣當代藝術。報告會結束后,他與聽眾們一起參觀“建構之維——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欣賞作品時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能做畫家的奴隸。”朱教授一面講述自己對展覽作品的理解,一面鼓勵參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賦予作品不一樣的意義。
中國當代藝術在過去的30多年經歷了從萌芽、發展到成熟的過程,如今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在這個過程中,海歸藝術家們的作用不容小視,徐冰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在作品《天書》中,徐冰以漢字的造字方式,將英文字母重新排列組合,使之成為特殊的英文方塊字。有人評價他是超越文化界限的人,能將東西方文化相結合,用視覺語言闡釋思想和現實問題。2008年,當他決定從美國回國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一職時,也表達了改變中國藝術現狀的愿望:“希望能把自己在美國學到的有益的東西帶回來,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楊應時在談到海歸藝術家給中國帶來什么時,說道:“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一些在海外的中國藝術家紛紛歸國發展。回國后,不少人從事當代藝術的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讓當代藝術與大眾更加親近,是海歸藝術家們的愿望,也是提高中國整體創造力、讓中國在今后世界軟實力競爭中搶占先機的必要條件。(柳思思)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