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寫下自己的老師。或許這只是萬千善良俄羅斯人中的一個。
那天是我第一天到彼得堡大學藝術系上課,下午的第一堂課是俄語。我坐到前排離俄語老師最近的地方,于是他第一個注意到我。“我叫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他說。
維奇斯拉夫。我疑心這是極典雅的名字。十七十八世紀,只有出身上層社會的人,才會被叫做這樣的名字。維克多洛維奇是他的父稱。俄羅斯人的名字由三部分組成,開頭是名,中間是自己父親的名字加上后綴,叫做父稱,末尾是姓氏。按俄羅斯習慣,若尊重起見,通常稱呼別人的名字與父稱。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我們這樣稱呼他。
昨天在學校走廊里再度與他相遇,遠遠的向我微笑,走攏,握手,問我進來可好。提醒我明天上課的時間,提醒我天天都不能停止工作。我分明看見他帶著病容。他說自己近來感冒,叮囑我要注意身體。分明已漸入老態。當他拖著蹣跚的步履一步一步攀爬樓梯,忽而回頭向我微笑,祝我幸福,我心里突然有一種哀傷,很是酸楚。他拋開自己的老病,去祈愿一個年輕人的幸福,去鼓舞一個走在追求知識道路上急需有人指引的自己的學生。在他心里,只裝得下年輕后學的快樂、幸福與成功。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希望他永遠健康的活下去,與我們一道感受著人間的溫暖。
一顆純真無垢的孩子心。
以上幾段文字草稿是三個月前寫下的,終究沒有急于把它變成完整的作品,是因為我希望讓每一篇作品都盡量完美,一來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里雜揉進太多個人微小感情的宣泄,二來不希望掉進眾多談師生感情文章的俗套里。總是希望積累更充沛的感情,積累更多的故事,來完成這篇談自己老師的文章。但當我真的尋找到充沛的感情決定要完成這篇文章,當我重新審視這幾段草稿的時候,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已經不在人世了。我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當我決定要寫一寫這位我生命中遇到的最善良的老師的時候,竟是帶著這樣的哀痛!
今天原本又是尋常的一天,會被時間淹沒在記憶的長河里,可是對老師的懷念會把這個日期永遠釘在我記憶的石柱上。中午一點,我到自己家對面的快餐廳吃午飯,在吧臺前遇到自己的臺灣同學。我向他寒暄,他表情木然,他說我們剛剛送走俄語老師,他去世了。我問他是哪個俄語老師,語氣里,帶著驚愕。他的回答,竟然是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洛維奇!
他的離世,對于我們來說,太突然了!太突然了!
我在大腦空白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習慣,會想到周圍關懷自己的人,考試結束整日在家,多出很多百無聊賴的時光,我頭腦里總在不知不覺念叨他的名字,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圈子多勢力和內斗,學校的行政機構像是毫無人際感情的衙門,這個學校唯一讓我懷戀的,是老師的慈愛,俄羅斯以及其他各國留學生對一個中國人的包容。而這其中讓我眷戀最深的,就是他--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或者干脆說,他就是我對這個學校的唯一眷戀。還沒有正式放假,我已期待著開學,因為我希望看到他燦爛的笑顏,希望聽到他親昵地稱呼我“我的尊敬的先生”。異鄉的孤獨失落里,我干脆可以說,這就是我現實生活里唯一的溫暖。沒想到再次聽到這個善良的名字的時候,竟是他的噩耗!無論再多的詞匯也沒法準確傳達我聽到他噩耗時的心情,是哀痛,是錯愕,是無法接受……我忽然感覺心里涌上一股熱流,眼淚讓我的眼睛開始濕潤,臺灣同學的眼圈,也分明開始發紅!我們坐定后,我開始問他:老師是什么時候走的?兩三天以前。為什么?大概是心腦血管一類的病。臺灣同學跟其他幾個外國留學生和老師系里的同事領導還有他的家人剛剛在醫院舉行完送走他的儀式,同學因為還要參加俄語二級的考試,沒能跟隨他們一起送老師到墓地。我問他在哪個墓地,他說墓地在技術大學附近,我急匆匆丟下午飯,鉆進餐廳附近的地鐵站口,趕到技術大學附近的墓地,他在世時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慈愛,在他撒手人寰的時候,我期愿著能送到他最后的離別,可是已經晚了,等我趕到墓地的時候,葬禮剛剛結束。因為同胞間的內斗排斥,沒有一個中國同學告訴我老師去世和喪儀的消息,我竟因此而失去了與老師最后送別的機會!
老師身體胖碩,是身體負擔引發了他的猝然離世。臺灣同學說:老師太能拼了!或許他的離世的原因是因為身體的負擔和過度的勞累所致。
他教我們的俄語。彼得堡大學的課程安排,學生必須修一門外語,于是俄羅斯學生大多選修英語,我們留學生大多修俄語。我初次見到他是在我們的第一堂俄語課上。他一頭卷發,疏淡且濃密,上唇覆蓋短須,須發花白。臉形圓圓的,體形有些胖,但是并不讓人感覺臃腫,倒是顯得壯碩。下課后我與他并排下樓,發現他比我略矮一些,身高大概一米七二左右。我曾經在一堂俄語課上課之前問過他的年齡,他說自己已經過了五十歲,但是還沒有到六十。他是個祥和的老人,祥和到甚至讓人感覺有些可愛。他在說話時,時不時等起眼睛做個鬼臉一樣的表情。
在第一堂俄語課上他讓我們把自己漢語名字寫到黑板上,根據我們漢語名字的發音,為我們起一個俄羅斯名字,又問我們自己父親的名字叫什么,根據自己父親名字的發音,加上后綴,為我們起一個父稱。他為我起的名字是“西蒙·彼諾維奇”。每個俄羅斯名字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昵稱,親昵的俄羅斯人之間,通常用各自名字的昵稱來互相稱呼。“西蒙”這個俄語名字的昵稱是“簫瑪”。于是我很自豪的有了一個俄羅斯名字。以后他便用俄羅斯名字稱呼我們。很尊敬的--反倒是他很尊敬的,稱呼我的名字和父稱,或者像老朋友一樣叫我“簫瑪”。現在他已經離去,就讓這個俄羅斯名字成為我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活里永遠的懷念吧!
抽煙很可能導致猝死。可他的煙量并不大,只是在每節課的課間里,看到他在洗手間吸上一兩支,比起俄羅斯尋常人一日到晚煙不斷的數量,已經少得可憐。有一次他看到我課間在校院里抽煙,在下一次的俄語課上,恰好講到“有害”這個俄語動詞的變位和動詞后面格的變化,我剛剛在座位上坐下,課上的第一件事,他掏出口袋里的香煙盒,指著煙盒上一條“吸煙有害您身體健康”的警示語,對我說:“我的尊敬的先生,我看到你抽煙了,煙盒上寫著'吸煙有害您的身體健康',這就是'有害'這個動詞的用法的例句。”但他同時尊重我的意見,這堂課之后兩個月,在一次俄語課的課間休息里,他去洗手間,恰巧遇到我在洗手間吸煙,但他沒有任何的斥責,甚至連慍惱的表情都沒有,他一如往昔,依舊帶著燦爛和悅的笑臉主動跟我打招呼,拉我到窗戶下,指著窗外的風景,他說:彼得堡的景色,真漂亮!你喜歡畫風景么?我說我喜歡,我常出去寫生。他說非常好!你是優秀的!你是個畫家,你會感受到這些風景的美麗的。
在去年年底,冬天漫天的飛絮里,我穿著一件羽絨大衣站在校院。他看到我,走過來,不帶任何矯飾的燦爛的歡笑,他說簫瑪,你只有一個腦袋對么?你應該保護它,你應該戴帽子。
第一學期結束。按要求,應當讓每個科目的老師把成績簽在每個學生的成績本上。我在俄語考試的時候沒有帶成績本,他說我把電話給你,在假期我們約個時間見面,我專門過去給你簽。我的藝術史老師都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個學生通過考試的記錄,沒帶成績冊,簽與不簽,與自己何干?何況系主任那里都會有學生的成績記錄,學生如果想在成績冊上證明自己通過,可以找系主任簽的,那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可他為了給我在成績冊上親自簽下通過考試的證明,竟然真的在假期專程趕到我家附近來!一月份的一天早上,我撥通了他的電話。“你住在什么地方?”他問。“我住在涅瓦街。”“離哪個地鐵站近?哪個地鐵站最近,我就去哪個地鐵站等你。”“馬雅可夫斯卡婭。”“好,那我就到馬雅可夫斯卡婭等你!”晚上,在馬卡可夫斯卡婭地鐵站,我看著他漸漸在密集的人群里從延伸自地下隧道的電梯上出來,他一眼就看到了我,遠遠的含著微笑看著我。他帶著我走到地鐵站門口的角落里,我把成績冊給他,但是我沒有帶筆。他跑到地鐵站里的報亭買一支簽字筆,為我簽完。最后,他把那支簽字筆送給了我。
他總是稱呼我們“我的尊敬的朋友們”,稱呼我“我的尊敬的先生”、“我的朋友”。或者親昵地叫著他為我們起的俄文名字,像是對待自己的一個老朋友。談到健壯,他問我:“你喜歡健壯么?男人是喜歡健壯的。”又轉過頭去對我的同學說:“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談話。”我其他老師總是稱呼我們“小伙子們和姑娘們”或者“男孩們和女孩們”在他的每堂俄語課,他都用這樣的尊稱來稱呼我們。每次下課,走出教學樓,走在學校前的步行街上,我總想對著人群大喊:我的老師多么和藹!我有一種沖動,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我遇到了一位這樣和藹的老師,我是多么的幸福!
那是寒假回來我們的第一堂俄語課。在課上,他問我們:你們在假期都做了些什么?所有的留學生輪流回答,有的去了摩爾曼斯克旅游,有的去滑雪,有的到餐館打了半個月的工……盡是些無聊的事情。我最后一個作答,輪到我時,我說:我到雪地里畫了幾張風景寫生。自此后我意識到他賞識了我的繪畫才能。一次在課上他談到教室的裝飾,忽然轉過頭來問我:你可以畫一張作品掛在教室嗎?滿座的留學生都是學畫畫的,但他單單向我提出這樣的請求,我當時在猜想,他是否已經理解到藝術系里大多數的留學生都只是在混文憑,而只有我懷抱著對繪畫的鐘愛?甚至連我的專業老師都理解不了我,特別是素描和色彩老師,只是把我看作尋常庸碌學生中間的一分子,并沒有特別的青睞和鼓舞。在另一節講到夢想的俄語課上,他問我的一位中國女同學:你認為,這位先生的夢想是什么?我素常同系里的中國學生關系很僵,他們對我,也總是排斥和孤立。那位女同學笑笑,說他的夢想是自在地生活。維奇斯拉夫·維克多多維奇表情詫異,說:你需要了解,他的夢想是一個畫家或者設計師!他常同我們談起俄羅斯的電影、甚至文學。在我剛進系的一節課上,他講到布爾加科夫的懸幻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他推薦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你們現在如果開始讀這本書的話,完全讀懂,需要十年的時間。”我說我看過這本小說的中譯本,他用贊許的眼神看著我,忽然換成欽佩的語調:中文版本是誰翻譯的?翻譯得好么?他從我的每一個細節里,發現我的閃光點。他從此意識到了我對文學的熱愛,有一篇練習里提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由于我們我們之前從沒有接觸過《哈姆雷特》的俄文版本,哈姆雷特名字的俄語讀音又與漢語讀音相差很遠,沒有一個人看懂這是指的哪部戲劇。于是有個同學向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洛維奇發問。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羅維奇伸出手來朝向我,作了一個恭恭敬敬邀請的手勢,簫瑪一定知道!
留學生活里,甚至算起我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的所有學習歷程,沒有第二個老師像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這樣理解我。
我們的最后一堂課是考試。這次考試也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他。俄語考試的要求,不允許交頭接耳,但是可以翻字典。他趴在我的耳朵邊上說:“如果你哪些題目或者單詞不明白,可以問我。”我告訴他我沒有帶字典,他坐在講桌前的椅子上,問全班的留學生:“誰有多余的字典!誰可以幫幫這位先生!”其實他們很多人都帶了兩本,可沒有一個人借給我,我知道,我人緣不好。老師從一個中國女學生面前拿起她的第二本字典,拍在我面前,對他們說:“這是你們的同學,你們為什么不幫他!”隨后一個同學問起“善良”這個俄語單詞如何理解,他說:“如果簫瑪要借字典,你們說,我有字典,拿走吧,請!這就是善良。如果你們說,不,這是我的字典,你不能拿,這就不是善良。”
這堂課后原本尋常的道別竟成了我們的永訣。我向他鞠躬對他說再見。他像往常一樣也還給我我一個熱情的度數很高的鞠躬。在我們最后分別的時候,他對我說:“再見!謝謝您!祝您健康!”
現在回想起他最后多自己的一個外國學生所說的話,心里總有種異樣的感覺。在我們最后的分別的時刻,他還在祈愿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年輕人的健康,我萬萬沒想到他自己的生命卻會驟然停歇!
我總是在期翼,我的老師--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會有一個很完美的結局,好人是會有好報的。我只聽他說起過,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死在二零零九年父親節的前夜,死在俄羅斯人狂歡的白晝節的幾天里。他死的時候,只有五十七歲。在他身后,學校沒有為他貼過一張訃告,他的葬儀,甚至連系主任都沒有出席。一個好人,結局怎么會是這樣的凄慘,這樣的荒涼!
魯迅曾經寫過紀念老師藤野先生的文章,在魯迅的身后,藤野先生曾經讀到過它,會感受到一個外國學生對自己的感恩,自己的心靈會得到寬慰。我多么希望自己的文章會被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洛維奇讀到,他付出的心,也會因此而得到些許的寬慰。可他終究沒有機會讀到我的這篇文章,他匆匆的離去,留給我這樣大的遺憾。美國舞蹈家鄧肯在俄羅斯的日子里,同葉賽寧結合。當別人問起她哪個國度留給她最深刻的懷戀,她說,俄羅斯,只有俄羅斯。在異國他鄉,葉賽寧給了她最大的慰籍。當葉賽寧自殺,她自己也選擇了在馬路過往的車輛中結束自己的生命。我甚至想過到另一個世界去陪他,他走了,把孤獨留給了自己,也留給了我們。可我終究不會相信還有一個天國的世界,以死去陪伴他,不過是自造的許謊。更何況,他對我說,他希望我健康,希望我幸福。
他總是在為自己的學生奉獻關愛,把自己仁慈關懷的心掏出來,拿給自己的學生看。他的這顆心啟發著自己的學生。或許這才是一個真正的老師,會用自己人格的力量,點引啟迪學生的價值觀。甚至,因為他的人格力量,他的離去對自己的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開悟的覺醒,在他去世時,我才忽然發覺他仁愛的心是多么的可貴。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在一起的每時每刻,我都能感受到他的關懷。我又為他付出了什么?他在每節課上都會為我們分糖吃,幾顆糖果雖然談不上貴重,可點滴的溫存,會在我們內心希翼關愛的回音石上,開滿。他在世的時候,我沒有回贈給他一件禮物,甚至節日,甚至他的生日。我只是曾緊緊地擁抱過他,只是曾拉著他的手說你是我們所愛著的老師。
以上這番話,日后永不得機緣與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洛維奇當面語告。他對一個外國學生的慈愛關懷,永遠沒有機會得到報答,我的良心,也會因此永遠受到自己的責備。我今后也永遠遇不到這樣善良慈愛的老師。他走后至今日不滿四晝夜,在他身后寫就一篇追憶紀念文章,算是聊以虛晃的心靈解脫,維奇斯拉夫 維克多洛維奇靈前,算是長長的一跪。可這對于一個逝去的人來說又有什么用啊!我沒有相信過來生,可我不得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來生上。我要對他說:維奇斯拉夫·維克多洛維奇,如果還有來世,我一定還作您的學生!(摘自:俄羅斯《龍報》;文/于霄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