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不僅需要“財”,更需要“才”。如今,海歸支持國家建設已經從城市拓展到農村。代表著高學歷、高素質的海歸扭轉狹隘的就業觀念,到艱苦的農村基層實踐,競聘中國行政管理體系最基層的“村官”職位,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也讓很多人為之欣慰。從農村的發展來看,海歸競聘村官勢必促使基層行政體系的新一輪改革,從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近年來,投身農村當“村官”的海歸越來越多。海歸為什么想當“村官”?他們又能給農村帶來什么變化?是否這些海歸邁出一小步,農村就可以前進一大步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已就任的“海歸村官”。
“村里的兩個畫面刺激了我”
2006年7月27日,留英碩士章文瓊以全村405張選票中的385票當選浙江省永嘉縣巽宅鎮小坑村這個海拔600多米的窮山村的村委會主任。之前,他是上海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年薪有20萬元。現在,他卻是零工資。
章文瓊說,“腦海里,有兩個畫面一直刺激著我:一個是旅游團的車開在3.5米寬的路上,膽戰心驚;一個是2006年村民種了30多畝西瓜,因為路太窄,沒人敢來收購,價值10多萬元的西瓜爛在地里。”
章文瓊21歲自費赴英國留學,2004年6月歸國后,他回到了家鄉小坑村。“村子與童年記憶中的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我原本打算住一周的,但才2天就實在無法忍受惡劣的生活條件,逃回了城里。”
章文瓊說:“新農村建設不僅需要‘財’,更需要‘才’,于是我就先回來了。”回到家鄉,章文瓊做的第一件事是把100萬元捐給村里。對于捐款的事,起初家里不同意,通過幾次家庭會議,他取得了全家人的支持;但他卻沒有想當村主任,只想為家鄉做點事,干個業余的村莊建設發展策劃人。不料老主任為了真正留住章文瓊,也是為了給他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主動“退位”,并鼓勵章文瓊參選。章文瓊最終被老主任的誠意所感動。
在章文瓊上任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村的7個自然村里,泥濘小道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自來水讓村民打水喝的日子成為回憶。村里還建立了圖書室、電子信息室,村民們還享有村委會提供的醫療保險……
“阿瓊確實是個好領頭人啊!才這么點時間就讓村里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我深信,在他的帶領下,村民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紅火。現在想想,照以前祖祖輩輩一成不變地死守那幾分田地的陳舊思想,真不知道何時才能將苦日子熬出頭。”兩年前主動讓賢的原村委會主任章厚進感慨地說。
“村民關心的就是我要干的”
“一個漂洋過海喝過洋墨水的機關干部,卻整天與我們這些泥腿子吃住在一起,在很短時間讓村莊發生了巨變。”52歲的昆明西山區大興莊村支書朱富明向記者講述了海歸碩士、村主任助理齊明山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的故事。
今年28歲的齊明山,是大興莊村人,2006年取得澳大利亞阿得雷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同年11月被昆明市人才辦招引到該市發改委工作。
無論是外出求學期間,還是參加工作后,齊明山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回大興莊村看看,但每次看后,心中都覺得沉甸甸的:大興莊的發展滯后了,能為家鄉做點什么呢?2008年,昆明市啟動了大學生村干部計劃,齊明山立即報了名,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大興莊村村主任助理的崗位。
“村民關心的,就是我要干的。”齊明山從群眾意見較大的村容村貌入手。修路需要大量資金,村集體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齊明山就領著“村兩委”跑相關部門,拜訪在外工作人員,發動群眾捐資。修路要清障,涉及部分群眾的眼前利益,工作阻力很大。齊明山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經過連續多日的工作,寬5米的道路修起來了,原來堆放“垃圾”“柴火”的位置安裝上了路燈,并建了一些群眾體育運動設施。大興莊村變美了。齊明山把目光又盯到了經濟發展上,決定帶領群眾種植大棚無公害蔬菜。
齊明山說,在未來3年里,他準備再幫助村里發展大棚蔬菜200畝,建設規模養殖小區3個,扶持壯大村里的建筑公司、運輸隊、私營企業20家。同時實施自來水工程,讓群眾用上自來水,籌建村衛生室、圖書室,逐步把大興莊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家鄉的處境牽動著我的心”
2006年大學畢業后,云南人李洪祝在親友們的資助下到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留學深造。在國外與親友聯系時,電話那頭總免不了訴說村里困難的聲音。“聽了覺得心里不好受,有時候會很想家。”盡管身處異國他鄉,家鄉的處境仍然牽動著李洪祝的心。
從小生長在仁興村,李洪祝對家鄉的感情很深。2008年的一次村委會換屆選舉,為李洪祝提供了改變家鄉的機會。當時,他恰巧回國探親,于是嘗試報名參加,沒想竟高票當選。
2009年1月9日,李洪祝放棄學業回到家鄉上任。“一起留學的很多同學都表示不理解。有些人懷疑我堅持不了國外辛苦的學習生活,有些人還看低咱,說我傻之類的。”李洪祝說起當時,仍然感慨不已。
類似章文瓊、齊明山、李洪祝這樣的海歸還有很多,鄭州的“80后海歸”韓偉鋒擱置已有所成的裝飾公司,在老家牛寨村當村委會主任已經半年多。韓偉鋒說:“村子里最難的是缺錢!”
“我成為村主任后,將利用自己的關系努力引進各方資金到我村投資,首先切實解決村民吃水、通行等各方面的問題……”這是韓偉鋒“競選宣言”中的承諾。
當韓偉鋒在描繪農村建設藍圖時,李洪祝已實現了他競選時的承諾:把自來水管接到每家每戶;安裝路燈,拓寬街道,種植沿街風景樹;鋪設通往縣城的柏油路……
“沒辦法一輩子把重心放在村子”
在農村發展的背后,海歸“村官”也吞下不少“苦水”。
齊明山坦言,上任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難。“報上去的項目一個也不批,村子自己搞的話又沒錢,感覺挺受挫折的,覺得自己的想法實現不了。后來慢慢地跟領導接觸,書記也幫忙說話,事情才漸漸好辦起來。”
資金短缺是農村建設的一大阻礙。齊明山說:“建一個蔬菜大棚要3萬元,建10個就要30萬元,但是國家撥給芳昌村的只有10萬元。”
韓偉鋒倒是找到了資金來源,但國家政策的不明確讓資金始終無法落地。“一些開發商弄不明白政府對農村的改造力度有多大,主管的政府部門也說不清哪些屬于新農村建設項目,哪些不屬于。因此開發商不敢貿然投資。”
除了村子發展的困難,海歸“村官”還不得不面對個人發展與留守農村相矛盾的現實。已在農村工作3年的章文瓊說:“我沒辦法一輩子都把重心放在村子。現在,該考慮自己的事業了,要彌補過去對家里的虧欠。”(王曉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