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古詩,不能理解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句子寫的都是思鄉懷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對著長江渭水巴山西關,無論是須眉丈夫或是曠世巾幗,都會寫下些相似的鄉愁。現在我懂了。我在太平洋上歷經的12個小時航程,似乎只是為了懂得故鄉的涵義。
對于我而言,或者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不停地讀書、升學、出國,對故鄉的理解并不深厚。總是在一個地方讀三四年書,認識一些同學,然后分開,去新的地方獲得新的知識和新的朋友。時光的河流入海,人潮去了又來。此來彼往間,真正能停留的人也不過是固定的幾個,至少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不會有肝腸寸斷的懷念,相思成灰的追憶,或者蝕髓銷骨的寂寞。一天一天慢慢生活,趁年輕圓那些負笈遠游、遍歷風景的夢。我不知道古人為什么要遠游,尤其山高路遠,此去經年,再見無期。他們應當是思念的,所以會在靜默的夜里獨自寫下滿紙濃烈的鄉思。
我沒有那樣的曠世才華。如今,我只能在思念故土的夜晚,默默吟誦那些久遠的詩句。不必一定是中秋、國慶、春節,在講了一天英文之后,帶著無以復加的疲憊,在滿眼高鼻深目的人海里,在異鄉陌生的土地上……萬千喧鬧之中,我沉浸其中的,惟有孤單。于是海外的華人總是喜歡重大的節慶,屆時很多人會聚在一起,吃些中餐,說幾句方言,連閑扯也是樂呵的。
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觀看新中國成立60年國慶閱兵式時,上百人面向大屏幕莊嚴齊唱國歌的場景。我也看到塔城(Tuscaloosa)春晚的海報上,大紅和明黃交織出來的溫暖春意。春節期間,大家會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迎新春,其實什么樣的儀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然而,如果總是能團聚,就不會有那么多表達思念之情的詞章傳世。大概春節只是祈望團圓,如果不能,在遙遠的異鄉思念故土,也是春節的意義。(閆巖 寄自美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