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一半在國內,一半在國外,這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喜歡嗎?如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既不是“海歸”,也不是“海待”,他們是“海鷗”。“海鷗”是指頻繁往來于國內和海外,從事商務貿易及各種不同項目的人員,他們具有很強的流動性,他們不一定身在國內,但卻成為中國國際化的先頭部隊。
如今,“海鷗”們在各行各業為中國的發展做著重要貢獻。張雯就是這樣一位讓人敬佩的“海鷗”。作為美國“國際兒童希望”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張雯現在是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兒童社會救助工作委員會的負責人。早年的留美生活使張雯在美國有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一次對福利院的采訪經歷讓張雯走上了為孤兒尋找國外領養家庭的漫漫之路。現在,為了這份寶貴的慈善事業,張雯依舊飛翔于中美兩國之間。雖然張雯所從事的事業并不是多么尖端的科學領域,也不會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為了孩子幸福的童年,美好的一生,張雯為此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中國“海鷗”已超過10萬人,而且增長趨勢迅猛。跨國企業、涉及國際化需求的行業,如投資銀行、新經濟與高科技產業,以及其他涉及國際產業分工協作的環節等,是“海鷗”的主要陣地。不僅如此,企業的國際化也不斷促進“海鷗”數量的激增。北美在線總裁葉軍也是早年留學海外的學子,在國外企業擔任過高管,2000年以高級技術人員、專家身份回到北京,后自己創業,2006年再次前往多倫多創辦自己的企業,這些豐富的工作經驗,讓葉軍得出一個結論,“海鷗”特殊的身份適應企業國際化發展需求,反之也促使更多的“海鷗”產生。
不過,要當一名“海鷗”并不容易,不僅要具備國際化的視野、精通外語,還要擁有多國居留證件等。雖然大部分“海鷗”對自己的工作狀態還算滿意,但“海鷗”們在生活上卻多少有些苦處。比如,中外假期不一樣,國內的春節、國慶等節日,“海鷗”們必須工作,有時還要出差。到了圣誕節、感恩節,國外又不工作,而國內的親人們卻在忙碌。長期有這樣的“時間差”,讓“海鷗”們和親朋好友的關系免不了會疏遠一些。盡管,“海鷗”們在自己的創業路上體驗著無數的艱辛,但中國“海鷗”群體卻逐年擴大,而且在今后會越來越成為一種新的回歸方式。
如今,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國際化的進程為“海鷗”精英創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和契機。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一個需要“海鷗”的時代,也是一個成就“海鷗”的時代。(王思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