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中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尊重人性”等理念之所以深入人心,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代表了“新”的理念、方向和未來,之所以如此,海歸從海外攜帶新的理念、思想、技術歸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五四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郭沫若等海歸發揮了重要作用,出席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中就有8人是海歸。
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海歸
從“五四”起,大多數留學生都投身革命,拯救中國。新中國建立之后,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大多數留學生紛紛回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大批留學人員歸國創業。
從1872年到1978年百年間,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不過13萬,但自1978年以來,中國送出了百萬名留學生。截至2009年底,我國已經派出留學人員160萬,歸國留學人員已經達到50萬。新一代海歸也大多投身于祖國經濟建設大潮,我將其稱之為新海歸。
新海歸有許多新特點,比如自費留學比例在90%以上,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他們中的多數歸國就業不限于政府部門與國有企業,大部分都到體制外創業;過去,大多數留學生選擇理工科專業,目前,選擇經濟管理、人文學科專業的比例越來越高。
相比老海歸,新海歸最大的特點在于他們在經濟領域的貢獻。擁有國際視野與經驗、掌握海外先進技術與理念的新海歸,帶回了先進的技術與人才,現代化的創業理念、商業模式、社會文化觀念。他們的突出貢獻體現在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完善中國經濟結構,推動了國內在新經濟、新技術等諸多領域的發展。創辦和管理了如亞信、UT斯達康、搜狐、新浪、百度等許多高新企業。新海歸掀起的“創業大潮”,推動中國從“制造中心”向“創新創意中心”發展,這正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時期所特別需要的。
新海歸的新使命
當今中國雖然創造了“中國模式”,但這一模式所遇的挑戰也日益嚴峻,中國面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領域的轉型。在此過程中,中國要實現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跨越,要從“世界工廠”成為“世界創造中心”,要成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兼備的知識強國和人才強國,就需要新海歸繼承“五四”傳統,發揮更大的作用。具體來說,新海歸在如下方面有著新使命:
-應有成為教科文衛領域棟梁的使命感,新海歸要在這一領域繼續發揮獨特作用,努力創造新的成果,提升中國在國際科技界、學術界的地位。
-應更積極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利用自身的知識優勢和經驗優勢為公共決策作出更大的貢獻。
-應更積極參與民間外交,提升中國軟實力。在這方面,熟悉西方規則、具有海外工作經驗與人脈關系的新海歸有天然優勢。
-應更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發揮公益作用。留學人員社團組織是凝聚、發揮海內外學人力量的有效載體,是實現留學人員與中國社會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應在高新技術與新經濟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大部分是由新海歸創建與管理。未來,新海歸還應繼續發揮這一主力軍的作用。
-要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與國際化的重要助手。新海歸不只是創業,還可以職業經理人或高級智囊角色幫助本土企業走出去。
-應成為引進外資以及跨國公司中國化的主力軍。跨國企業的中國公司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新海歸還應繼續推動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加速中國和國際經濟接軌。
-應成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力量。大量具有國際商務與服務意識的新海歸精英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領跑者,這一努力還可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應為中國的招才納智與國際人才競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國際人才競爭的背景下,新海歸還應幫助國家引進海外高端人才。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言:“廣大留學人員應思國家之需、展所學之才,努力在回國創業、為國服務中開創新事業”,在中國轉型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新海歸,應該有自己新的使命感,為了中國的發展與崛起,作出獨特的貢獻。(陶慶華)
參與互動(0) | 【編輯:朱峰】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