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首痛心!公元2003年1月19日19時許,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宮主殿突發大火,直至21時30分左右方撲滅,可是最有價值的主殿已化為灰燼,周邊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惜哉,遇真宮!遇真宮是武當山著名景點之一,系明朝永樂皇帝于永樂十五年(1417年)專門為武當拳創始人張三豐建造,至今已有600年矣。現存八字宮門、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真仙殿等建筑約40間,建筑面積1459平方米,占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其元末明初建筑風格,對研究當時歷史文化有很高價值,可其中的主殿就這樣沒了。
哀哉,武當!武當山歷史由來已久,既是道教圣地,又是武術圣地;既是自然景觀的圣地,也是建筑文化的圣地。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武當山即興建宣揚道教的五龍祠;明永樂年間,又大興土木,歷時十年,建成了33處大建筑群,還建橋39座、筑臺12座。武當建筑之精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歷史上由于兵亂等原因,建筑毀壞不少。遇真宮600年風風雨雨都過來了,卻是毀于今日這樣的太平盛世!
據媒體報道,屬于“世界文化遺產”的武當山,竟無消防站,參與滅火的9輛消防車,都是從十堰市和丹江口市調過來的。武當山不僅沒有消防站,連消防專用水源也沒有,消防車只得到遠處汲水,滅火極為困難。怎么會是這樣的呢?記得不久前,我到杭州的抱撲道院,曾見到集資集力興建的消防蓄水池,而作為我國第一大道教名山的武當山,比抱撲道院不知名氣大多少,怎么會是這樣的呢?
武當山古建筑群早在1994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們把名勝古跡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錄,是為了保護。可是我們是怎樣去保而護之的?連個消防站也不建,連個消防水源也沒有,倒是把心思都花在“開發”上了。開發什么呢?開發旅游唄,開發鈔票唄。曾記否,武當山古建筑群中的“復真觀”,竟被文管所投資改建成三星級賓館“太子養生堂”!此事經媒體曝光,一時弄得沸沸揚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把大火竟生生把6000年的遇真宮給毀了!
在此兩月前,2002年11月21日,也是一個傍晚,山西省寧武縣的“小懸空寺”也毀于一場大火。天吶,不要讓我們再聽到什么殿什么宮又被大火的舌頭卷走吧!我們愧對前人,更愧對子孫啊。亡人家的羊,就不想想自己的牢應該補補嗎?這一把把火,究竟燒著了什么?!但愿能燃起文物部門的警覺之心。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