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在全球變暖和連續干旱的大背景下,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今春沙塵暴的發生次數將呈現減少和減弱的趨勢。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根據對大氣、海洋等信號的綜合分析,中國國家有關部門預測,今年春季沙塵暴雖然不會提前到來,但是中國的沙塵暴發生次數和強度預計將不會少于去年,北京依然會受到沙塵暴的侵襲。沙塵暴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是加速干旱區域的貧瘠化和荒漠化,給農林牧業、工業、交通運輸業、氣候環境、人群健康等帶來嚴重危害。
——沙塵暴襲來,肺最受傷
皮膚、鼻、眼、氣管和肺為最先接觸沙塵的部位,因此,受害最明顯。其中,眼、鼻、喉、皮膚等直接接觸部位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刺激癥狀和過敏反應,而肺部受損則較為嚴重和廣泛。
人未加防范而遭遇高密度沙塵時,首先會引起各種刺激癥狀,如流鼻涕、流淚、咳嗽、咳痰等,以及氣短、乏力、發熱、盜汗等全身反應。這些多為短期癥狀,是人體清除異物的自我保護方式,一般損害不會持續存在。不過,有時反應也會很嚴重,特別是首次或突然大量接觸高密度沙塵時,可表現為突發氣促、胸痛、胸悶、頭疼、頭暈等,原有哮喘、慢性肺病、心臟病等患者會更明顯。降落在皮膚或眼內的沙塵,還會引起皮脂腺和汗腺的阻塞,導致皮膚炎癥、結膜炎等。
進入肺部的顆粒物可導致支氣管的通氣功能下降、肺泡的換氣功能喪失,并可進一步引起多方面的危害。有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顆粒物污染環境中的小學生免疫功能會受到明顯抑制,導致呼吸系統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增加。美國科學家還發現,細微沙塵顆粒與肺病、心臟病死亡率之間存在相關關系。澳大利亞的研究則顯示,沙塵暴可能與該國哮喘高發密切相關。前不久,我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新疆部分地區居住30年以上的居民中非職業性塵肺患者占一定比例,且與其生活在揚沙、浮塵環境關系密切,因此將這種病稱為風沙塵肺。
此外,大量的沙塵顆粒彌漫在空氣中,還會散射和吸收陽光,降低地面紫外線的強度,從而降低紫外線殺菌和抗佝僂病的作用。因此,在顆粒物污染嚴重的地區,兒童佝僂病的發生率增加,扁桃腺炎、感冒等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發病率也較高。
——對付沙塵暴,戴口罩、多飲水
首先,發生慢性咳嗽伴咳痰或氣短、發作性喘憋及胸痛時,均需盡快就診,求助于專業的醫護人員,并在其指導下進行相應治療。
其次,做好個人防護。風沙起時,必須減少外出接觸沙塵的機會,及時關閉門窗。如果因職業需要必須在室外活動,最好使用防塵、濾塵口罩,以有效減少吸入體內的沙塵。可用濕毛巾、紗巾等保護眼、口、鼻,但這種簡單防護對顆粒徑小的細顆粒起不到阻擋作用。其他保護措施包括戴合適的眼鏡,穿戴防塵的手套、鞋襪、衣服,以保護眼睛和皮膚,勤洗手臉(尤其是進食前)。在沙塵暴退去前,建筑工人、清潔工人等都應該暫時停止戶外作業。
第三,多飲水。沙塵暴多發季節,天氣多較干燥,加上揚塵,皮膚表層的水分極易丟失,造成皮膚粗糙,塵埃進入毛孔后易發生堵塞,若去除不及時,可能會引起痤瘡,過敏體質的人還容易發生各種過敏性皮炎及皮疹。多飲水能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加快體內各種代謝廢物等的排出,對皮膚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值得一提的是,身體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者“弱不禁風”,在風沙季節更應該注意保健,盡可能遠離沙塵。一旦發現身體有明顯不適感,應立即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