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當地時間3月26日凌晨,伊拉克電視臺在美英聯軍對巴格達的猛烈空襲后停止廣播。半島電視臺記者稱,他聽到巴格達市內七次強烈的爆炸聲,看到火光和濃煙在伊拉克新聞部和伊拉克電視臺所在地升起。伊拉克電視臺隨即中止廣播。不過,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沒有討論過攻擊電視臺的問題,也不肯透露美軍除了使用精確制導導彈以外是否還使用了可以破壞計算機和電子網絡的的“電子炸彈”。
美英聯軍自3月20日開始“震懾行動”之后的6天中,伊拉克電視臺多次播出薩達姆鼓舞士氣的講話和召開軍事會議的報道,不斷宣傳伊軍勝利的消息,特別是利用美英軍戰俘在媒體面前露面、可說是心理戰的經典之作。
但令人費解的是,“震懾行動”中聯軍對巴格達大量建筑、軍事設施進行了轟炸,為什么卻一直遲遲沒有對伊拉克電視臺——這個伊拉克進行心理戰最重要的工具——下手呢?
-----心理戰——“軟殺傷”戰場
現代心理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受到普遍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迅速崛起。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到來,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這次伊拉克戰爭,有可能成為這一戰爭發展歷程上的轉折點,由幕后走向前臺,在戰場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美國對自己心理戰的能力相當自信。其一,美軍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在國防部、兵種參謀部、戰區指揮部和聯合司令部都設有心理戰部門,并有獨立的作戰綱要,心理戰部隊達7萬多人;其二,美軍掌握了輿論宣傳的主動權,這次美軍邀請了世界各國的500多名記者隨軍采訪。其三,美軍可對伊拉克新聞媒體進行電子干擾,可利用飛機播撒傳單,可采用特工人員和特種部隊直接對伊軍官兵進行策反。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曾靠心理戰致使伊軍8萬多人投降,為此,這次戰爭美軍非常重視心理戰,采取各種心理戰手段,在用導彈和飛機向伊拉克發動“硬殺傷”戰場之外,開辟出一個“軟殺傷”戰場。它們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媒體的炒作,刻意丑化薩達姆,讓伊民眾對薩達姆產生反感。第二,威脅并勸說伊軍投降,否則,將以“戰犯”論處。第三,利用媒體不斷夸張報道伊軍投降人數,或某重要領導人戰死的消息,或某戰地伊軍失守的消息,或難民潮的消息,以動搖伊軍心。
-----電視臺——伊拉克進行心理戰最重要的工具
而伊拉克方面既沒有心理戰部隊,可利用的新聞媒體也十分有限——主要是伊拉克電視臺,可以說在心理戰力量對比上完全不占優勢。但在這次戰爭中,他們對心理戰非常重視,而且做得相當成功。其手段為:
第一,在戰爭開始后,伊不斷宣傳它并沒有使用生化武器;與此同時,它不斷向國際社會報道伊平民遭美軍轟炸的死傷人數。伊的目的就是要堅持盡可能長的時間,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通過國際社會的壓力和美國輿論的壓力,最終迫使美國談判,結束戰爭。
第二,伊政府還做了許多鼓舞國內士氣的工作。電視臺多次播出薩達姆鼓舞士氣的講話和召開軍事會議的報道,不斷宣傳伊軍勝利的消息。特別是利用美英軍戰俘在媒體面前露面、可說是心理戰的經典之作。
-----伊拉克心理戰更勝一籌
而且,在伊拉克方面心理戰策略大獲成功的同時,美國的心理戰策略卻頻頻出現敗筆。其中,發布蓄意制造的虛假信息便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美軍對巴格達首輪打擊過后,美國有媒體立即對外發布消息說,薩達姆被飛機投下的精確制導炸彈炸死。開戰次日,美國廣播公司報道說:“包括副總統拉馬丹在內的三名伊拉克重要官員在首輪轟炸中喪生。”然而,隨著拉馬丹等人的一一露面,這些虛假的報道自然不攻自破;此外,有關伊拉克第51裝甲師8000官兵投降美軍的消息,也不能不說是失敗宣傳。
一位國際問題專家認為,戰場上爾虞我詐都不足為奇,不會講誠信也不會講透明,否則這仗怎么打。比如說,24日伊拉克當局剛剛聲稱,美軍的兩架“阿帕奇”直升機被伊拉克農民擊落,之前美國還不愿承認,說沒有這回事。過了一段時間,說有一架飛機失蹤,直到伊拉克電視臺播放了直升機殘骸的鏡頭,才承認“墜毀”的事實。因為誰都知道,公布任何不利的軍情,都會直接影響軍心士氣和作戰能力。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的心理戰并沒有使伊方高級領導層內出現內訌,軍隊也未出現大規模倒戈,伊國內民心基本穩定。而且,伊軍隊正在頑強地抵抗著美軍的進攻,這一點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戰;國際社會出現的反戰浪潮同時也說明伊的心理戰攻勢是成功的。美國的心理戰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美伊心理戰中,美國失了一分,伊得了一分。
-----為何遲遲不炸電視臺
綜上所述,既然美國在心理戰中并未占到多少便宜,那么它為什么一直遲遲沒有對伊拉克最重要的心理戰宣傳工具——伊拉克電視臺下手呢?
即使在空襲之后的第五天,薩達姆依然出現在伊拉克電視臺節目中露面,慷慨陳詞,讓伊拉克民眾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很多美國情報專家為這次演講究竟是事先錄播的還是現場直播而爭論不休。其實這都不是太重要。為什么到了空襲之后的第六天,伊拉克電視臺居然還在播出節目?按說美軍應該完全了解伊拉克電視臺在心理戰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事實上,許多專家都對美國此次對巴格達的空襲策略表示不解。這種空襲策略和1991年海灣戰爭截然不同,甚至和科索沃戰爭期間相比也大相徑庭。眾所周知,在為期6天的“震懾行動”中,巴格達大量建筑、軍事設施遭到了破壞,但唯獨伊拉克電視臺卻沒有受到破壞。此間分析家認為,可能主要有以下四種原因:
第一,因為到25日為止,美國依然認為這場戰爭能夠速戰速決,不攻擊包括電視臺在內的城市基礎設施,是為了減少戰后重建的成本。第二,美軍不攻擊電視臺設施,可能是擔心造成平民傷亡。第三,美軍不希望破壞電視臺,可能是因為它們依然對巴格達內部發生政變抱一絲希望。而發動政變,必然要使用電視臺才能達到目的。第四,美軍沒有攻擊電視臺,只因為電視臺的保護措施做得相當到位。
而到了26日,或許美國終于意識到戰爭在短期內不可能結束,巴格達內部也不太可能發生政變,于是下定決心對伊拉克電視臺發起了攻擊。(章田/號外21世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