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1日電 美容業由于無統一的行業標準和仲裁機構,目前出現了許多無序和混亂現象,并將危及美容業的長遠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光明日報今天刊文稱,美容業應有統一管理機構。
(一)良莠不齊: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最近到市場上走走,發現美容業紅紅火火、花花綠綠,各種美容“博士”、“大師”、“專家”、“全球第一人”、“世界之最”的頭銜滿天飛;“基因美容”、“生物美容”、“納米美容”等“美譽”繁多;“食療”、“醋療”、“水療”、“熱療”、“遠紅外療”等新名詞、新方法層出不窮。紛紛雜雜、良莠難分的美容業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據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女士介紹,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美容業已形成了以美容、美發、醫療美容、保健美容、造型設計、美容教育、專業美容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主體的綜合性產業。這個產業越來越多地深入人民大眾中,成為現代新型的第三產業。近5年來,全國美容業新增店面總量高達78%,市場發展處于快速增長期。預計未來5年美容業的產值可翻一番,老百姓在美容方面的消費支出也將翻番。
美容業自身具有的投入小、進入門檻低,對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擴大就業出路功不可沒。目前全國城鎮美容機構總數為154.2萬家,吸納了1120萬人就業。但與此同時,伴隨著美容業的高速發展,也出現了許多無序和混亂,其中不乏渾水摸魚、欺騙蒙人、擾亂市場等現象。
(二)行業管理:統一管理機構缺位
造成美容業較為混亂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行業管理不力。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至今,美容業始終是自行發展,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不僅行業從業者沒有歸屬感,也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為一些不法分子“趟渾水”提供了可乘之機。
沒有強有力的統一管理機構,也就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統一標準,行業發展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全國各類美容服務機構所使用和推廣的美容技術五花八門,其中摻雜著一定數量的偽科學、偽劣技術服務項目,而且各機構、各店面均是自行其事、自創標準。比如一次按摩有的需要幾分鐘,有的需要幾十分鐘;一種產品,這個店是百元,另一個店可賣出千元……行業的誠信、技術水準、服務質量大多建立在機構負責人的良心之上。這就必然使得一些利益熏心的人做出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違法亂紀行為,甚至打著美容的名目從事色情、欺騙等活動。
張曉梅還提醒說,對美容業的管理,一方面是沒有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而另一方面對美容業又有交叉和多重管理,疊床架屋、隨意性較大。一家小小的美容店常常涉及工商、稅務、物價、技監、衛生、公安、特業、消防等部門,甚至有的街道辦事處就可直接對美容部門執行監督管理和處罰。
(三)專家呼吁:完善行業協會職能
張曉梅呼吁,國家和相關政府機構應高度重視美容業的發展,同時關注和愛護這一就業群體,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給予相應的扶持和保護政策。當務之急是要強化對美容業的統一管理,盡快為產業建設提出宏觀長遠發展策略。
其次,應建立和完善行業協會職能。政府應協助和監督行業協會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構,在制定行業標準、管理法規、行業準入、年度檢查、技術評定等方面發揮作用。
第三,各省、市、地區依據當地經濟、文化等實際情況制定出從業者可遵循的管理條例,以從根本上強化行業建設,轉變目前較為混亂的局面。同時,在法規標準的基礎之上,建立健全美容技術和事故評定仲裁機構,使行業擁有良好的運行保障體系,既能合理解決事故糾紛,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能保障美容從業者正當的合法權益。(張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