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3日電 到哪里去尋找中國海洋油氣資源的后續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專家金慶煥提出:應迅速在南黃海北部、南海北部陸坡開展新一輪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繼續對臺灣海峽含油氣盆地重點構造進行深入調查與評價工作,以實現油氣資源戰略發現的新突破。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今天載文指出,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后備能源問題關乎國家經濟安全。近10年來,中國探明的油氣儲量逐年下降,原油產量增長緩慢,每年新增探明可采儲量無法彌補同期產量,能源短缺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從1993年開始,中國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0年,我國石油進口量突破7000萬噸。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石油進口的缺口將進一步加大,至2010年,中國進口石油預計將達到2億噸。因此,最大限度地解決我國油氣資源接替基地是當前極為迫切的問題。
金慶煥院士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和年產量逐年穩步增長,其增長量的70%主要來自于海洋油氣。中國海域具有較豐富的油氣資源,據估算,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量分別為246億噸和8.4萬億立方米。但是,中國的海上油氣資源勘探的后備基地嚴重不足,海上油氣產量在本世紀初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海洋油氣資源調查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海域的油氣勘探程度和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較低,尚有許多新的領域沒有突破,仍有較大的油氣潛力。
南黃海、南海北部陸坡、臺灣海峽是重點選區
致力于海洋油氣資源的戰略調查與研究的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近年來尤其注重在工作程度較低的海域采用新的找油思路和勘探技術方法,加快了調查的步伐。2001年成立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氣地質研究中心,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依托,充分發揮中國從事海洋油氣資源戰略調查、勘探開發單位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以中心學術委員會專家的集體智慧為基礎,開展了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現狀的調研。
專家認為,南黃海是中國近海陸架上一個具有油氣前景的大型疊合盆地,但久攻未克。近年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該區用新思路和新方法開展了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對南黃海地質構造特征和油氣資源遠景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認為中古生界是今后南黃海油氣勘探的主要領域,建議將南黃海北部的黃北盆地及中部隆起區列選為國家重點戰略區,加速調查評價,力爭5年內取得重要突破。南海北部陸坡分布范圍廣,面積約21萬平方公里,位于被動陸緣深水區,是當今世界石油工業勘探開發的熱點,加強對這一區域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以中部的石油、深部的天然氣為主,將南海北部陸坡及其以內的新生代沉積盆地關鍵部位、前新生代盆地列為國家油氣或天然氣水合物的重點選區,力求取得戰略性突破,提供1-2個大型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后備基地,作為北部陸架區油氣勘探開發的重要補充。
專家提出,臺灣海峽西部是中國近海油氣勘察中開展較晚的一個海域,目前尚未實現資源發現的突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20世紀80年代對臺灣海峽進行過近萬公里的反射地震調查,認為臺灣海峽西部有可能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氣田的條件,估算其資源量可達到2.75億噸,建議進一步開展油氣資源調查與評價。(記者周玉芬通訊員陳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