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異國他鄉去了近一個月,沒帶回什么土特產,倒背了一大堆中國舊書回來,我的馬來西亞之行也因此算是有了一點特色。
我所去的地方叫檳城,是座島城,為馬來西亞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華人最為集中的地方,華人占當地居民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這個城市里,根本不用擔心語言問題,操著普通話、閩南話或粵語,吃飯、購物都不成問題。
剛到檳城的那幾天,自然是游山玩水,品嘗小吃,足跡也就不限于檳城,遠到云頂,近到太平、大山腳等地,匆匆忙忙地跑了一圈。漸漸地,就犯了老毛病,問當地的朋友有沒有書店可逛,這個心愿很快得到滿足,市里幾個稍大點的書店都去了,但逛的結果并不滿意。這里的書店多賣英文、馬來文圖書,華文書太少,而且還大多是中國內地版的,不過把定價翻一倍而已。寥寥的幾本港臺書價格昂貴,加之沒有自己特別想要的書,也就沒有購買的欲望。但還不死心,專門請教了幾個喜歡淘書的朋友,才知道這里有一個專門賣舊書的地方,叫棺材街,因街道兩邊除書店外還有不少棺材店,所以就叫了這么個很晦氣的名字。
當我來到棺材街,走進一家名叫商務書館的書店時,憑直覺意識到,這個地方來對了。這是一家品位很高的書店,主要經營人文社科類圖書。僅是中國內地和港臺出版的張愛玲作品及研究論著,就擺滿了一個小書架。不過我更感興趣的則是樓上的打折舊書。
樓上所擺多為中國內地版圖書,也有一些港臺版圖書,這些圖書不僅出版年代較早,而且所打折扣也很低,一類是四折,一類是二折。折算成人民幣不少只有幾塊錢甚至是幾角錢。比如盧前的《明清戲曲史》,1949年以后就沒有再版過,這里有香港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的,竟然只要0.28元。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9年版的吳恩裕的《考稗小記》,內地沒有出版過單行本,竟然只要1.2元。再比如《小說書坊錄》,內地很難買到,在這里2.2元就可到手。這與中國內地書店將舊書大幅度提價的做法恰恰相反。據店員介紹,這些舊書都是從吉隆坡總店進的,因長期積壓,只好打折處理。不過因為回國行李有限制,只能帶20公斤,所以也就不能放開買,只能買一些跟專業關系密切的書。
跑了兩趟后不甘心,想到還有這么多好書在那里受冷落,甚至有要當廢紙賣的可能性,加之有傳言說這家書店因生意清淡很快要關門,不禁為這批舊書操起心來。即使自己帶不走,也要為它們找個妥當的安身之處。于是向當地一家學院的負責人力薦,猛說一通這些書如何有價值、書價如何低之類。結果還真有效,校方馬上決定讓我幫他們的圖書館挑書,上限為2000馬幣(相當于人民幣4000元)。錢雖然不多,但書定價那么低,這筆錢已經能買不少了。
書店之外,還和書友一起去逛了一次當地的跳蚤市場。據他介紹,在這里隨時可能會有意外發現。可惜我運氣不好,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奇遇,只是在一個印度老人的雜貨攤上見到一本1875年出版的中英文對照的中國文學作品選。可惜里面被蟲蛀的實在太爛了,沒法翻閱,雖然開價只有10馬幣,但還是沒買。后來想想,又有些后悔,但因行程較忙,也就沒有返回再買的機會了。
在馬來西亞淘書,還有一個好地方不能錯過,那就是各類寺廟。檳城這個地方華人多,佛寺也多,香火很盛。不少寺廟里都擺著書籍,有些是信徒捐錢刊印的,有些是信徒家里的藏書,內容自然都是與佛教有關的,品種很多,耐心挑選,說不定能有驚喜的發現。這些可以隨便拿,不像中國那樣要用錢買。因素來對佛教有興趣,也就挑選了不少。
這些從異國淘來的舊書,雖沒什么珍本秘籍,但對自己來說,還是很有用的,而且淘書的過程也是蠻有趣的,也算是不虛此行吧。只是有點對不住這些書籍,本來是到人家那里傳播中國文化的,結果任務沒完成,活生生被我背了回來。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淮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