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0日電 “非典”引發全球華人的深度反思,也引發對生存的重新思考。19日的香港《亞洲周刊》刊文指出,與“非典”的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的一場洗禮,擊中了一些生活方式的弊端,空前提升了整個社會強烈的衛生防疫意識。防范“非典”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
而陋習的根源大多源于公德意識喪失與欠缺,為病毒流行提供了土壤。這是“非典”疫情帶來的意外清醒劑。經歷了“非典”肆虐的香港市民喊出一句肺腑之言:“要有一顆公德心”。
從“非典”肆虐的沉痛教訓中可以看到,要扭轉中華民族的陋習、尋回失去了的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應當遵守“十大戒律”。
陋習之一:亂拋垃圾
深圳市管辦副主任劉初漢曾表示,要徹底改變目前存在的亂扔垃圾的現象,需要標本兼治,加大執法力度和清掃次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提高市民素質。
陋習之二:廁所臟亂臭
公共廁所已不僅僅是衛生問題,它成了一種文化,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文明符號。建好廁所、管好廁所、用好廁所,已勢在必行。
陋習之三:隨地吐痰
5月4日起,北京城管執法局對隨地吐痰等陋習的查處力度加大,隨地吐痰者不僅要擦除痰跡,還要被處以50元人民幣罰款。隨地吐痰也是上海城市管理老大難問題。一口痰的“含金量”越來越高,4月25日至5月5日,上海10個中心城區共處罰隨地吐痰行為1000多起,處罰金額約5.5萬元人民幣。
陋習之四:當眾挖鼻孔、擤鼻涕
香港的巴士、地鐵,時時可以看到乘客雙手空閑的時候就會挖鼻子,挖出的“礦”有時還會到處亂飛,鼻涕到處亂抹,或者剛挖過鼻孔、擤過鼻涕的手轉過身去就跟別人握手,或者拿筆簽字,或者拿東西吃,令人惡心。
陋習之五:咳嗽打噴嚏不掩口鼻
有些人鼻子一癢就任由鼻涕爆發,這次“非典”傳播,這樣的“飛沫”便是元兇。有證據表明,接觸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是可以傳染“非典”的專家說,一口唾液中會“駐扎”成千上萬病毒,唾液中的病毒和細菌可通過空氣傳播,可令百米之外的人都遭殃。
陋習之六:隨地便溺及當眾放屁
現代城市雖然隨處便溺的已經很少,但在電梯、會議室、電影院等小型密閉空間突然聞到陣陣臭味的尷尬還是時有發生。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姜慶五教授說,隨地大小便是一種不文明行為,更重要的是對人體健康貽害無窮。
陋習之七:懶洗手
預防“非典”和預防其它傳染病一樣,要特別注意手的清潔和消毒。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各地傳染病專家一再告誡市民要勤洗手以及科學洗手。
陋習之八:少洗澡
許多地區或者因為缺水,或者因為高寒,或者因為歷史以來的生活習慣,極少洗澡,因而體臭薰天、令人欲嘔,甚至長出虱子、皮膚發癢。
陋習之九:愛食用野生動物
“非典”病原體非源自人類,有學者提出源自野生動物、雖尚未考證,但吃野味吃出怪病,已時有所聞。
陋習之十:群食共餐
吃飯不用公筷,最容易傳染疾病。別人用他的筷子給你夾菜,以顯盛情和敬意,不吃卻之不恭,但吃了還真是不衛生。
文章在最后指出,陋習的出現與消除,標志著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的文化素質和精神面貌。而作為一個現代的城市居民,要告別陋習,又何止隨地吐痰、亂拋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