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五月二十六日電(鄧卓明任宣)“公民應當養成文明、衛生的飲食習慣,不吃野生動物,切斷由動物引起的病媒傳播疾病的途徑。”這不是時下抗“非典”的一條宣傳標語,也不是一句空頭口號。它將作為廣東一項地方性法規的內容,對當地公民具有約束性。
在今日上午舉行的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出席會議的成員們認真聽取和審議了《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
一些讓人耳熟能詳、十多年前流行的話語,如不得隨地吐痰、便溺,不得亂扔果皮、紙屑、煙頭,實行愛國衛生月、周末衛生日及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除“四害”(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等,如今作為廣東地方性立法條例內容而被寫入。
“愛國衛生運動”,這一旨在動員全民參與,改善環境和生活質量,消除危害健康因素,提高人民衛生素質的社會公共衛生活動,五十多年來不僅在中國國內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而且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衛生活動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也頗有影響,并受到外國專家的贊譽。
多年來,廣東省的愛國衛生工作為其改革開放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但目前廣東省的愛國衛生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城市市容衛生日常管理不到位,衛生基礎設施滯后;城鄉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等“四害”密度較高;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農民飲用衛生水仍然困難;農村的改廁任務十分繁重;健康教育力度不夠等。全省目前只有七個國家級衛生城市,二十五個省級衛生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工作發展很不平衡。
此外,長期以來在廣東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工作主要以各級政府紅頭文件為依據,取決于領導的重視程度,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據,隨意性較大,使該項工作難以廣泛、深入地開展。尤其是,近期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廣東省在此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
廣東省人大有關負責人指出,該條例中規勸市民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內容,目前就特別具有適時性。同時也讓人不難看出,該條例出臺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為改變不良衛生行為和習俗,既需要堅持不懈地宣傳教育,也必須采用法律來規范,特別是對那些缺乏衛生公德、擾亂社會衛生秩序者,法律更是一種重要手段。”廣東省衛生廳廳長姚志彬十分贊同該條例的出臺。
該條例不但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要求“城鄉規劃、建設和舊城區改造,應當同時規劃建設防治病媒生物的衛生基礎設施,做到主體工程與配套衛生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和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據悉,在中國,目前已有吉林、遼寧、山西、河北等二十個省制定了愛國衛生工作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