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6日電 《上海證券報》與國家信息中心26日聯合發布的《2002上市公司年報報告》總結出三項重要結論:中國上市公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上市公司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日益提高,股權結構不合理仍是上市公司問題的核心。
該份被稱為中國上市公司“白皮書”的上市公司年報報告,從去年開始每年度發布一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將上市公司置于國內外宏觀經濟背景下全面考察的報告。報告旨在幫助投資者全面、客觀、準確地認識上市公司,并促進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提升公司質量。
《2002上市公司年報報告》以1200余份上市公司2002年年報為基礎,分八個主題對中國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客觀評析,全文約7萬字。16位專家學者參與了報告的撰寫。
報告詳盡分析了中國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貢獻,認為上市公司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已經成為國有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去年上市公司的投資增速明顯高于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在解決就業問題中所起的作用也遠大于非上市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日益提高。
報告對各板塊上市公司在所屬行業中的地位、作用等進行了比較和分析,認為2002年電力煤氣及水和鋼鐵板塊的上市公司取得了明顯高于行業綜合水平的優異表現。報告對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因進行了研究,提出有五大因素推動了去年上市公司的效益增長。報告分析了2002年國內外市場環境和政策變化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認為入世帶來的機遇已開始在上市公司中初步體現。報告通過分析還指出,從股票現金回報率、成長性、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綜合來看,2002年度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有所提升。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上市公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上市公司資金運用的效率尚存在較大的提升潛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不透明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等,而股權結構不合理仍是上市公司問題的核心。
報告就2003年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分別進行了預測與分析。報告認為,盡管SARS的傳播對中國的經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但這種影響只可能是暫時的,隨著疫情的控制,上市公司的外部環境將逐步恢復并得到進一步改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上市公司國有股權轉讓將在2003年形成一個高潮,未來競爭性行業中國有股權超過50%、行業優勢明顯的上市公司有望成為并購重點。(李劍鋒、周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