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9日電 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癥,考驗在大陸100多萬名臺商的危機處理能力。在非典風暴中,再現人間患難真情,臺商紛紛向海峽兩岸抗非典前線捐款。
香港的《亞洲周刊》日前撰寫文章指出,臺商匯聚的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沒有一家企業在非典期間撤資,北京1800家生產型臺資企業,沒有一家因為非典而停產。“堅守崗位,堅定信心”,與當地“共渡難關,共謀發展”,這成了各地臺商的共同心聲。
臺商心系兩岸
在上海的臺商和家屬至少有40萬人。上海在非典期間表現出來的沉著和周密,令在滬臺商增添了對這座城市的信心。上海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葉惠德說:“人在上海,心系兩岸。無論臺灣大陸,一樣牽動我心。為兩岸同胞抗擊非典盡一點力,理所應當。”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幕后斡旋,臺積電投資上海,雖一波三折,但已浮出水面,落戶上海松江區。6月8日,松江區政府對外宣布,雙方已簽署投資協議,項目首期8.98億美元,注冊資本3.7億美元,從事8英寸芯片生產,其月產量超過4萬片。這標志著年銷售額名列世界首位的全球芯片制造龍頭企業臺積電,在上海的投資計劃正式啟動,有關立項和準備工作,已緊張進行。
文章指出,非典疫情趨緩,宏基重新啟動兩岸三地行銷活動,6月18日在臺推出第三代家用電腦,隨即在大陸展開銷售活動。除了臺灣市場之外,宏基將強攻大陸電腦消費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據來自上海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6月新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滬臺人員往來受到非典影響,但臺商投資上海熱情不減。1至5月,上海新批準臺商投資專案203個,合同臺資4283萬美元,專案數同比增長160%,合同臺資同比資長319%。臺商在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專案和金融業的往來進一步增加。
投資再創新高
非典肆虐,雖然使一些服務性行業蒙受了損失,但絕大多數產業性臺資企業生產形勢仍然看好。上海達豐電腦公司去年出口近10億美元,在上海名列第一。今年三四月的銷售額超過了3.5億美元,創造了單月出口額的歷史新高。今年僅前4個月的出口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額。5月出口仍然有增無減,今年有望突破30億美元。
文章稱,受到疫情影響的北京臺商沒有消沉或怨天尤人,他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到北京各醫院看望醫護人員,并且捐助現金及各項物資達800多萬元人民幣。隨著疫情趨緩,原先暫停營業返回臺灣探親的臺商也于近期陸續回到北京。北京臺資企業協會理事長謝坤宗說,投資是長遠的規劃,臺商對于北京的持續發展有信心,投資也不會變。
在天津,臺資企業有1600多家,總投資30多億美元。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滕鴻年說,“康師傅”在天津的臺籍管理人員有60人,非典期間情緒很穩定,6000名員工表現沉著,由于京、津、晉、蒙地區對即食面的需求增加,16條生產線24小時開工運行。
從西安市場臺灣事務辦公室了解到,隨著非典得到有效控制,臺灣商人紛紛與臺辦聯系,有意在西安投資。5月、6月以來,已有20家臺商表示意向,打算投資建廠,也涉及醫院、食品等行業,其中臺灣“統一”集團第二次派人進入考察投資。該辦公室主任尋小平介紹說,西安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這是臺商赴陜放心投資的一個因素。他說,這些臺商大多在沿海地區辦有企業,是國家開發西部的大政方針吸引了他們。
今年第一季度,江蘇省新批準臺資項目400多個,協議利用臺資17億美元,而廣東新增臺資項目310個,合同利用臺資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1%和56%。5月底銀川市臺商商務咨詢服務中心宣布,一座占地2000畝的“臺灣工業園”將落戶銀川德勝工業園區。
另據臺灣最近一項調查顯示,75%的臺灣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依然保持在大陸工作的意愿。(江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