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八月二十七日電題:從十萬到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跨越
——訪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崔廣志
中新社記者阮煜琳孫志民
從北京向南驅車大約兩個小時,就到達了位于渤海之濱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幢幢高樓、街道兩旁郁郁蔥蔥的綠樹、整潔的草地一一映入眼簾,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座標準的現代化大都市。
“一九八四年這里還是一片鹽堿地,可以說寸草不生,人煙稀少。那時好多人雙倍的薪水也不愿意來,說到了這里感覺就像是被‘流放’了一樣。”被稱為“老開發”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崔廣志今天滿含感情地談起了這片土地。
據介紹,一九八四年成立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當時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產鹽基地,當時年工業總產值僅十萬美元。二OO二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一千多億元人民幣,約合一百二十億美元。
作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見證人之一,崔廣志說,二十年來,開發區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可也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據介紹,天津開發區的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四年的十年,為起步階段。當時的目標就是吸引外資,建設現代化的工業區,重點是解決當時面臨的停水、停電問題。
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九年是開發區的高速發展階段,當時的定位是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現代化新城區。
崔廣志說,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證明,一個先進發達的經濟區域應具有一、二、三產業布局合理的經濟結構,否則難以形成健康發展的局面,這段時間我們重點解決的是管理問題。
二OOO年至今,開發區的目標是建設現代化港口大都市的標志區。完善開發區的城市環境和為企業服務的“軟環境”是這段時期及今后最重要的任務。
與天津開發區十九年的發展歷程相呼應,招商引資也走過了一段曲折的發展道路。第一階段開發區土地貧瘠,沒有知名度,每平方米的土地僅幾十元錢,當時主要是采取土地換項目的廉價吸引外資方式;第二階段是以優惠政策的方式鼓勵吸引外資。
“現在,我們是控制吸引外資,對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有選擇性地吸引。”崔廣志笑著說。“但企業無大小,我們的服務標準是一樣的。”他認真地補充道。
二OO二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將天津技術開發區與深圳、蘇州、溫州等六個城市和地區評為中國最有活力的區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中國批準建立的第一批國家級開發區,在十九年來的飛速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崔廣志說,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建立,必須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所以必須強調規劃意識、環境意識和精品意識。面對國內外“慘烈”的競爭環境,天津開發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時要提高綜合競爭力。
崔廣志說,十九年來,開發區發展得這么快,剛建區的時候以為開發區每年工業生產總值最多也就一、兩百萬美元,而現在增長的數字比預想的多了幾個零,這在當時連想都不敢想的。
今年十月連接天津市區與開發區的城市輕軌就要通車。目前這個中國外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開發區之一,正在向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