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 網上商品質量欠佳,免費信箱最終變收費,寬帶網讓人難“寬心”,網絡短信服務不透明……今年上半年,全國涉及互聯網的投訴增幅達到266.8%
據北京晚報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30日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受理消費者投訴31萬余件,比去年同期上升2.4%。其中,受理網絡服務投訴906件,有470件涉及質量和價格問題,超過投訴量一半以上。上半年服務投訴增幅居前8位的分別是:互聯網、教育培訓、咨詢中介、電信、洗衣業、交通運輸、醫療、美容美發洗浴。商品投訴增幅居前8位的是:衛生用品、藥品、醫療輔助用品、移動電話、保健用品、計算機、汽車、房屋等。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利用互聯網購物和接受服務,今年上半年網上交易異常活躍。但一些經營者利用虛擬的環境暗設陷阱,侵犯消費者的權益。
一些消費者反映在網上購買的商品質量無保障:有的食品過了保質期,VCD盤放不出聲音,訂購的化妝品是偽劣產品,工藝品與網頁顯示的相差甚遠。一些網站還自定違法的“三包”條款,聲明存在質量問題概不負責。
免費信箱也暗藏消費陷阱。一些網站以醒目的“免費”申請信箱為招牌,當免費信箱申請完畢后才被告知免費期僅為幾個月,免費期滿后,若消費者不申請取消,就視為默認接受它的有償服務。
還有的網站利用下載手機鈴聲強制消費。而消費者的手機號碼一旦輸進去,大量無法拒絕的短信息就會不斷發來,迫使你消費。消費者若想終止這一服務,要么無法查到退出的路徑,要么即使知道了退出程序,也要通過復雜的手續才能完成。
當出現糾紛之后,“精明”的網站往往利用格式聲明規避責任,拒絕賠償。這種格式聲明宣稱:“凡在本網發布的商品信息均由銷售商來負責,遇到諸如商品質量,發貨延遲、退換貨等爭議和糾紛,請您直接與銷售商協商解決。”中消協認為,這是明顯的不公平的格式條款。網站提供商品信息的同時享有利益分成,應有義務對其向社會發布商業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承擔責任。
中消協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王前虎說,以往消費者對服務不滿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醫療、郵電、美容等行業,互聯網“后來居上”,與人們在網上進行商務、休閑活動增多密切相關。建議有關部門應嚴把市場準入審查關,盡早以法律形式確定網絡等服務行業的市場準入和服務標準;對不具備資質、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服務業經營者,應及時采取行政制裁措施;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楊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