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一個圖案,那就是當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就是中國的,能表達出基于悠久歷史傳統積淀之上的現代感。
--1994年冬奧會設計與景觀主任彼得·T·莫舒斯
<b>郭家軍領銜出彩兒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和奧運徽寶可謂同樣珍貴同樣精彩的一對“姐妹花”。細心的人會發現,也許是個偶然,這兩件作品的“領銜主演”都姓郭。
在奧運會會徽主創者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的創意副總監郭春寧的名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就來自他的靈感。而承擔奧運徽寶設計雕刻任務的領軍人也姓郭,他就是北京工美集團董事長郭泰來。今年5月初,北京奧組委副主席蔣效愚緊急約見北京工美集團董事長郭泰來,提出由工美集團為奧運會會徽設計印章式國禮--奧運徽寶的想法,要求盡快拿出方案,并于7月底前完成設計和制作。郭總當下立了軍令狀,回到集團立即成立了重大項目設計組,巧的是,設計組主任也姓郭--工美集團中心主任郭鳴帶領設計師們在48小時內拿出了設計方案。經過15次研討,設計方案初稿確定。工美集團內部將其定為“5.25”工程,郭泰來董事長任工程總指揮,郭鳴為工程總設計師。而北京工美集團聘請的顧問組成員也有一位姓郭,他叫郭福祥,是故宮博物院御璽研究員。
“三個臭皮匠”來自何方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作者--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簡稱AICI)一再強調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的設計者主要有三個人:
張武,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總裁,河南省開封人,今年40歲,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不久離開單位到設計公司打工。1992年初,張武創辦了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并任公司總裁兼創意總監。1999年,北京奧申委為設計申奧標志向兩岸三地的13名平面設計名家發出邀請,張武與韓美林、陳紹華等在受邀之列。最終,張武設計的《火紅的中國結》成為申奧標志大賽6件獲獎作品之一。北京申奧CI策劃也由張武率人完成。張武還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成員赴洛桑、莫斯科等地進行考察和宣傳。
郭春寧,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副總裁,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商業美術系,是張武的師哥,曾做過教師,當過報社的廣告設計師,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的原創者。
毛誠,公司創意部副總監,是位30歲的錫伯族小伙子,在奧運會徽的設計過程中,毛誠搞出了“天人合一”,等6個提案,其中有兩個被公司確定為送選方案。他不僅日夜為會徽的設計忙碌,而且還把女朋友的智慧和靈感引進了設計當中,為奧運會徽奪標立下了功勞。
3種創意6個方案志在必得
據說,北京始創國際企劃公司在6年前就一直在研究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研究奧林匹克形象,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大量的佐證。去年決定參加2008年奧運會會徽招標大賽后,形成一份策劃書,制定出三個創意,方向組成了3個設計組:一組以地標物性質來思考設計方向,如長城、天壇等;另一組以中國根文化發展的哲學、文字、圖形來思考設計方向,如易經、太極、數字八卦、文字、圖騰、符號等;第三組設計則以民間文化代表特色來思考設計方向,如中國結、臉譜等。三組設計師經過幾十天奮戰,向公司提交了上百種方案。經過反復篩選,最后確定了“舞動的北京”(印章)、“天人合一”(日、月、山、陶文)、“北京歡騰”(臉譜)等,共向奧組委送了6個設計方案,僅交到奧組委的文件就有3個多G的線性圖案。
1498號與100多張草圖
自從去年7月2日會徽設計大賽啟動后,郭春寧就進入了設計狀態。他想到了書法,用代表中國文化的漢字來做造型。順著這個思路,郭春寧開始了他的創作構思:用篆體造一個新的“京”字,寓意“新北京、新奧運”,再把這個“京”字擬人化,變幻成一個跑動、跳躍甚至舞動的人形,體現更快、更高、更強。那么,用什么載體來表現這個“京”字?郭春寧自然地想到了中國傳統的印章。但是要把這些構思集中地體現出來并不容易。郭春寧便開始在一張A4紙上畫上了第一個圖形。直到在紙上畫了100多個草圖,讓他感到較為滿意的圖形終于出現了。而為了修改“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張武等3人組成的創作班子夜以繼日地奮戰。
據介紹,對“中國印”大的修改就有八九次,小的修改幾乎每天都有。整個作品醞釀了近3個月,設計出原型后又修改了近4個月。會徽原來的造型吸取了古代壁畫人物風格,但看上去不舒展,缺乏時代氣息。定稿后的會徽圖案,手臂部分的舒張度大了很多,腿部造型也作了較大的修改,包括制印方面的刻度也更專業化、更自然。
這個體現“舞動的北京”的方案交上去之后,郭春寧最擔心的是:“不知道還有沒有跟我的方案相似的”。幸運的是,以肖形印形式出現的第1498號作品是1000多件選送作品里惟一一件印章作品,而且得分最高。優秀的會徽一定要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幾位專家認為它是一種圖形,是印章的一種,為此,第1498號作品有了正式的名稱--中國印。
數字“中國印”
據統計,在奧運會徽征集的3個月時間里,會徽征集辦公室工作人員平均每天要接100多個國內外設計師打來的咨詢電話,累計解釋各種詢問近萬次。組委會共收到應征有效作品1985件,其中來自中國(含香港、臺灣)的作品1763件,國外的作品222件。
“北京奧運會徽徽寶”以故宮珍藏的“清朝二十五寶”中的乾隆“奉天之寶”為設計制作原型,徽寶邊長11.2厘米,代表從1896年到2008年現代奧運走過了112年;徽寶臺面高2.9厘米,具有第29屆的含義;徽寶紐高9.6厘米,象征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徽寶總高13厘米,代表中國13億人民心向奧運。
據北京奧組委估計:“中國印”的商業價值至少有10億美元。而其創作單位AICI總裁張武卻與奧組委簽下一紙協議,以象征性的1元錢的價格將“中國印”賣給了奧組委。奧組委獎勵AICI20萬元,而AICI為創作“中國印”,投入已超過200萬元。有人問張武,你們中標只能得到20萬元的獎金,您會不會覺得少了一點呢?張武說,這不是一個純商業的活動,這是一種很大的榮譽,是一種信任,這是用錢買不來的。
“中國印”是這樣保密的
2003年8月3日,北京奧運會徽向世人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但實際上早在4個月前,“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就被送到了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并得到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盛贊和國際奧委會正式認可。但這一消息被包裹的滴水未露,這得益于北京奧組委對會徽采取的嚴格保密措施。根據國際慣例,奧運會會徽在正式公布之前必須嚴格保密,其目的既是為了保留神秘,使會徽得以隆重亮相,也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那么,會徽“亮相”前,在制作過程中是如何保密的呢?
據奧組委有關人士介紹,他們與所有因工作需要提前見過會徽的人都簽訂了保密協議書。這些人包括設計者、評審和評議委員會人員以及生產、銷售會徽紀念品的廠家、商家等,涉及上百人。協議的內容當然是“內不傳家人親友,外不告朋友同事”“你知我知不能他知”等。承擔會徽發布儀式會議背景畫面制作的大賀廣告集團,7月28日接到北京奧組委下達的任務,在5天時間內完成了選材、噴繪、打包、封存、送交工序。在承制此次標志制作的過程中,公司所有接觸設計稿的設計師、操作技師都鄭重地簽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奧運會會徽保密協議,確保了會徽發布之前不被泄露。
AICI的“前言”與“后序”
始創國際因為這次會徽的設計,一舉成功天下知,實際上在此之前,該公司就有不少作品問世,如中國工商銀行、平安保險公司、東方集團、中石油潤滑油公司等著名品牌的視覺識別系統開發設計等。會徽揭曉之后,始創國際還有什么新的目標呢?
據張武透露,他們有可能參加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始創國際很關注奧運會吉祥物,張武表示,因現在吉祥物的設計招標要求還未公布,所以他們還在觀察探討,一旦有關要求公布了,公司肯定會立這個項目,參加競標。對人們提出的現有的幾種吉祥物設計意向,如龍、熊貓、美猴王、虎等等,始創國際有怎樣的看法呢?據說公司對此已經心里有數,只是現在還要保密。有人猜測,會徽揭曉之后,大家可能會根據會徽來設計吉祥物的形象。而這對始創國際來說,也許更有優勢。
(來源:《職業》雜志作者: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