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6日電 題:整流罩“減肥瘦身”-火箭杜絕“頭重腳輕”
——中國神舟神箭研制的12大攻關奇跡之二
作者:馮春萍
長征二號F整流罩是一種全新的金屬皮加半硬殼式結構,與以往發射衛星的整流罩不同,正常飛行時主要保護飛船在大氣層飛行時不遭受氣動開荷和氣動加熱的作用,而一旦火箭出現異常時(39公里以下),上半部整流罩又要充當逃逸系統的承載結構件,它的雙重功能使得其設計難度相當大,與其相關聯的許多部件的設計和加工都成為關鍵技術。長征二號F火箭上的整流罩,并不是人們過去印象里的外殼,而是由主結構及為逃逸使用的上下支撐機構,柵格翼及其釋放機構、滅火裝置等組成,用以保證分離的高可靠及滿足逃逸時承受載大載荷的需要。
為了加大長征二號F火箭可靠性、安全性系數,火箭的整流罩比傳統火箭整流罩的要求更為苛刻,試驗和生產的工作量,比過去增加了2倍。但是畢竟缺乏經驗,整流罩的研制生產過程充滿懸念。年輕的火箭主任設計師張智曾說,在逃逸飛行器結構研制過程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整流罩嚴重“超重事件”。
1996年年中,第一個整流罩生產出來后,研制人員發現它的“身體”“超重”了900多公斤,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需要逃逸時,它可就想逃也逃不動了,因此非減重不可。這時,如重新設計,則從零部件生產、材料供應到工裝的更改都需要時間。而按照排定好的研制計劃,時間已不允許后拖。怎么辦?
整流罩的結構形式十分復雜,完全沒有繼承性,也沒有資料可供參考,因此難以借鑒與比較。在長二F火箭第一任總設計師王德臣、副總設計師張慶偉等的率領下,火箭設計部門集思廣益,決定采用兩種對策,一是深入查找“超重”原因,通過設計進行減重。為此,他們對整流罩全身一步一步地“搜索”,檢查是哪個環節在不自覺地“增重”,然后由總體提出條件,相關部室進行重新計算,以滿足逃逸指標;二是加強對整流罩強度的試驗,通過結構進行減重。
結構減重的惟一依據只能是建立在對結構進行準確和詳細的強度分析的基礎上,火箭總體設計部主任設計師張智等一批年輕人為此連續兩個月日夜工作,拿出了強度計算結果。數據顯示,整流罩的強度余量還很大,整流罩的蒙皮完全可以減去一定的厚度。雙管齊下,減重見了成效,400多公斤下去了,剩下的“分量”由火箭上的發動機來“消耗”,最終達到“減肥”標準。
看似簡單的一個殼體,其實卻比飛機艙體結構還復雜。對于承擔整流罩生產任務的火箭總裝廠來說,這還是第一次。整流罩上不少部位的工藝狀態都不穩定,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還極高,但在設計與工藝人員的密切配合下,道道難關都闖了過來,比如解鎖機構,其設計及加工工藝的突破,彌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中國航天報記者 馮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