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題:“神舟”五號會否成為中國經濟的催化劑?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今天,在無數期盼的目光注視下,“神舟”五號已成功返回中國內蒙古。在人們為他們取得的這一全球矚目成就而歡呼的時候,不少人會問“神舟”五號能否成為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的催化劑?
此間的一些專家認為,此次成功,在顯示中國航天技術實力的同時,還會拉動一批高技術企業發展,甚至對整個中國經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多會表現為漸進式、滲透式帶動。
從現在公布的數據來看,數以億計的巨額發射費用,在中國GDP中的比重不算大。它也不會像當年北京奧運申辦成功后那樣,一下子就能測算出其對GDP的拉動系數。它對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會在今后的若干年內逐步顯現。
“神舟”五號的成功本身就已意味著,中國與之相關的科研水平、制造水平、配套能力以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經濟專家董志勇認為,雖然現在還不能說,取得此次成功后,中國就立刻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它肯定會加快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進程。
“神舟”五號的成功,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告訴世界,中國不是一個只能生產鞋、襪子、打火機的國家,中國還可以制造宇宙飛船。中國人還可以依靠自己的技術、自己的制造業,涉足太空。“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上的底氣也會因此變強。此外,“神舟”五號的成功,還會對中國的消費信心、投資信心產生積極的刺激作用。
因為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晚,市場開發、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跟美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好多數據還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出,量化的研究成果現在還不多。
但目前,美國大量早期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產業,成為空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消息說,美國空間計劃獲得的技術已經為美國經濟增值了兩萬億美元。
在本世紀的頭十年,預期的高額利潤將吸引大批資金注入到全球空間工業,大約為六千五百億到八千億美元。到二0一0年,美國在空間的資產將達到五千億到六千億美元;到二0二0年,美國空間工業的產值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李子奈教授認為,空間技術在中國也會不斷發展成為一個行業,而且它還會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統計表明,中國近年來的一千一百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一千八百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隨著中國航天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它對未來中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將取決于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因此,不少專家建議,今后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快航天技術的民用化進程,以求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空間技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