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題:“中國航天人令外國同行肅然起敬”
——訪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
中新社記者吳慶才
今天早晨,當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神情自若地走出太空倉并向人群揮手致意時,人們用最隆重而熱烈的方式歡迎這位英雄的凱旋,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敬意鋪天蓋地而來。
十五日,正在國際空間站上居留的華裔美國宇航員盧杰,用漢語向楊利偉致以問候。盧杰說:“我們首先要表示祝賀,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項偉大的成就。”俄羅斯宇航員尤里·馬連琴科接過話筒說:“我很高興,太空中除了我和愛德華(盧杰的英文名)之外又多了其他的人。我知道中國有長城,我向所有中國人道賀。”
一直在關注“神舟”五號飛船及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的中國科技館館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王渝生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航天人歷來令外國同行肅然起敬。
王渝生說,從遠古“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傳說,到莫高窟壁畫上的“飛天”,到唐宋發明火箭……中國人一直都沒有放棄對宇宙奧妙的探索。到了明代,有一位名叫萬戶的人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裝上四十七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把自己捆綁在椅子上面,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時點燃四十七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王渝生認為,萬戶是有歷史記載的人類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人。他是中國乃至世界航天的第一人。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據王渝生介紹,當年前蘇聯宇航員到中國科技館,看到萬戶飛天的模型時肅然起敬,立即敬禮致敬,并稱萬戶是他的先驅。
王渝生表示,作為一個最早萌發飛天夢想,一個最早發明和使用火箭的偉大民族,中國也應該在航天領域、在空間宇宙探測領域、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繼六十年代“兩彈一星”過后,九十年代中國就開始了載人宇宙飛船的試驗。從一九九九年到現在,短短的四年間進行了四次成功的實驗,而這次真正載著我們自己的宇航員升空,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載人宇宙飛船的國家,也實現了中國人的千年飛天之夢。
王渝生認為,中國載人宇宙飛船雖然比前蘇聯和美國晚了四十年,但它的意義并不亞于“兩彈一星”,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中國作為人類大家庭的一部份,為探索宇宙的奧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是載人宇宙飛船上天,是多個高新技術領域,綜合性、系統性發展的結晶,它牽涉到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科學技術、能源科學技術、自動控制科學技術等領域,“神五”的成功發射表明中國在多種高新技術的綜合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三是載人宇宙飛船的成功具有高科技、新產業、和大市場的前景,必將大大促進中國的空間科學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發展。
四是六十年代的“兩彈一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民族自尊心。這次載人飛船的成功,其意義不亞于此,它也將極大地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中國人勇攀科技高峰,全面建設小康生活的信心,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包括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