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電 題:張慶偉縱論中國載人“神舟”“神箭”技術進步點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
北京時間十六日六時二十三分,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的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遨游太空二十多個小時后,在內蒙古中部飛船主著陸場成功著陸,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終于實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與運載火箭兩大系統的研制任務,該公司總經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接受采訪時,激情縱論中國獨立自主研制的“神舟”、“神箭”技術進步點。
“神舟”:突破載人飛船十三項關鍵技術
從一九九九年發射“神舟”一號至今,中國已先后成功發射四艘無人飛船和一艘載人飛船,在這一過程中突破了載人飛船再入升力控制、應急救生、軟著陸、制導導航與控制的故障診斷、艙段間分離、防熱等十三項關鍵技術。張慶偉說,作為中國高技術領域的跨世紀工程,“神舟”飛船總體性能優越,達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神舟”飛船“三艙一段”的結構與總體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起點高,一步到位,智能化程度較高,并且適用性強,可一船多用:飛船軌道艙既能進行留軌對地觀測,又能作為未來空間交會對接的一個飛行器!翱梢哉f,中國走的是一條低成本、高效益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
與美國第一艘試驗飛船“水星號”和前蘇聯第一艘試驗飛船“東方號”相比,中國“神舟”飛船的起飛質量和座艙最大直徑,都遠遠大于“水星號”和“東方號”,“神舟”飛船在艙段間的電、氣、液路連接與分離技術等技術方面更復雜,它還采用升力式返回再入,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進行再入過程中的升力控制,這是比彈道式再入更為先進的返回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飛船返回著陸點的精度和降低再入過載峰值,減輕航天員返回地面時承受過載的痛苦。
張慶偉稱,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外先進的載人飛船——聯盟TM飛船相比,“神舟”飛船從再入方式、著陸精度和再入過載峰值等指標上大致與聯盟TM飛船相當,并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創造了更為舒適的環境。
“神箭”: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迄今已五次將“神舟”飛船準確送入浩瀚太空,發射成功率達百分之百,同時,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可靠性指數提高到零點九七,安全性指標達到零點九九七。
張慶偉表示,這表明中國載人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成功率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也標志著中國航天運載工具技術進入成熟期。
他介紹說,長征二號F火箭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用于載人航天的全新的運載火箭,也是目前中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系統最復雜的火箭;鸺L五十八點三米,起飛質量四百七十九點八噸,運載能力為七點八噸,可將飛船送入兩百至四百五十公里的近地軌道。
中國“神箭”首次在國內運載火箭上采用了五十五項新技術,其中,火箭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等主要關鍵技術屬于世界性難題。同時,數百種火箭故障模式及逃逸判據,實現了運載火箭在待發段和上升段發生故障時的自動檢測、自動診斷故障,并能發出故障信息給逃逸系統,實施航天員自動逃逸和地面指令逃逸。
為增加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長征二號F火箭的重要系統和關鍵部位首次采取冗余技術,給火箭上了“雙保險”。萬一主系統出現故障,可以迅速切換到備份系統上,保證火箭正常工作、保證航天員的安全。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還在中國航天史上實現了“三垂一遠”模式,即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運輸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張慶偉稱,“神箭”這些技術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