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2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發表文章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認為,十六屆三中全會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上實現了根本性突破,跳出了理論上的一些誤區,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
白津夫指出,所有制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跳出了社會主義是單一公有制的誤區,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二,跳出了所有制可以超前發展的誤區,堅持了生產力標準,提出所有制形式和結構的選擇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必須以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為第一原則。
第三,跳出了所有制和所有制結構一成不變的誤區,提出了所有制是不斷變化的,相互之間是可以轉化的,由此形成了所有制結構運動,所有制結構正是在這一運動中發展完善的。
第四,跳出了公有制與其實現形式等同的誤區,提出了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區別,公有制實現形式具有多樣性。把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區別開來,這是所有制理論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
第五,突破了公有制的惟一性。一是在對公有制先進性的判斷上,公有制并不當然就是最高級、最先進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促進生產力發展上,如果能夠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所有制就是先進的,否則就不一定是先進的。二是公有制并不是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同樣也存在一個結構調整問題,這樣才能實現公有制結構的優化。三是公有制的數量增長和質量提高并不是一個概念,公有制在保持一定規模優勢的條件下,重要的是質量的提高,不斷增加公有經濟的控制力。四是公有制并不就是完美無缺的,公有制也存在著制度缺陷,所以要進行所有制改革。
第六,突破了所有制的抽象論,提出所有制效率問題,對公有制也要從效率和成本的角度去認識。(韓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