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4日電題:“神舟”上天的背后故事
記者:張慧慧
神州大地上,人們終于等來了這一天:中國成功地將人類送上了太空。這也是繼美國、前蘇聯之后世界第三個能夠成功演繹飛船載人進太空的傳奇故事的國家。這一天,世界被炎黃子孫的智慧折服了。
然而,絢目的榮耀與光環之下,同樣有著夢幻般可敬的色彩。當“神舟”五號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走進西子湖畔“蠢動”的視線中時,人們得以認識了這一切成功背后的人和事,記住了一批與閃光燈無緣的真正英雄。
這是民族的自尊:中國人用自己的技術和工業把飛船送上了太空,使“國產”技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輝映;二點五米的底部直徑、二點四米的高度,這樣的飛船艙體猶如一個六平方米的房間,神舟飛船就這樣成為了目前世界上同類飛船中空間最大的“宇航員之家”。
面對熒屏,人們看到的只是事物的最光彩一面。事實上,很多事情因為難以預測而有了更多的夢想和感動。太空是一個人類獲知信息比較少的地方。這樣的陌生和不可控制,無論是對技術人員,還是宇航員都是極大的考驗。一千二百平方米大的巨型降落傘、緩沖發動機點火啟動等只是人類所能做到的最佳防護措施,卻無法徹底避免危險的發生。中間任何環節稍微有點問題都將威脅到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黃春平回憶說,當時很多地面人員含著眼淚送楊利偉登上了飛船,也是用同樣的淚水來迎接他的勝利歸來。激動和驕傲如此肆無忌憚地寫在了這一批堅毅可敬的航天事業工作者臉上。
兩萬元,這就是黃春平總指揮在眾人面前豪不避諱地談論到自己薪金問題時給出的數據。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這樣的價位實在有些“低廉”。據了解,目前國家為了飛天項目在地面建設上投入了一百億人民幣,而在近十年的飛船火箭研發上投入了七十多億元。“一年七個億,相當于建造一段二至三公里的地鐵。”中國的現有國情下,航天事業終究還是得到了國家和國人應有的尊重。不過,黃春平也坦言這次楊利偉在太空中沒能拍攝到長城畫面,有些遺憾。
此外,黃春平透露:目前飛天大隊共有十四名宇航員,平均飛行小時超過八百小時,是從全國各地一千五百多名殲擊機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高素質人才。包括楊利偉在內的兩名宇航員還被派往俄羅斯學習。雖然飛天的第一次任務已經結束,但是接下來包括楊利偉在內的十四名宇航員們還會繼續訓練,為接下來的飛天做好準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