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京華時報》報道,昨天,700多件性文化展品在石景山區計劃生育中心布展完畢。從今天到11月2日,這場北京市內首次舉辦的以性為主題的展覽將可免費讓民眾觀看這些精美的藝術品。
700件展品造型各異
展區設置在石景山區計生服務中心400多平方米的大廳內,記者在布展現場看到,展品包括春宮畫卷、瓷雕、石雕、掛件及太監的陪葬品等。
這些展品別致的造型表現出充分的想像力和文化內涵,記者看到一件展品為一個木刻男子坐在地上手中抱著自己碩大的生殖器,一個女子半跪在地上雙手舉著一個巨大的女陰,兩個木雕相對擺放。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馬曉年教授說,這兩個木人造型代表著古人對性的膜拜,遠古人缺乏最基本的解剖生理知識,性與生殖仿佛成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他們對性活動帶來的快感及生育都感到敬畏崇拜。
展品還包括西漢時期的青銅雕“鳥銜魚”、6000多年前的石雕“雙猴戲瓜”等。
除了異性戀的展品,展廳還專門辟出一個表現同性戀的展區,一些展品還表現出孩子們戀母情結———弗洛伊德的理論早已被古代的中國人形象化了。
雖然展品涉及的題材可能讓一些現代人面紅耳熱,但精巧的造型、細致的工藝和它們背后對生命的崇拜,讓人感覺這些藝術品與淫穢無關。
收藏歷時十年
這700多件的展品是馬曉年教授從1993年起開始收藏的。
1999年,馬曉年教授在上海南京路參觀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首家個人珍藏性文化博物館。面對琳瑯滿目的藝術品,馬教授也驚詫于中國人祖先對性的坦然態度。這一年,由于收入的漸漸充裕,馬教授也加快了收藏的進程。他走遍了老北京的各條老街老巷———琉璃廠、亮馬河、潘家園、八大處的古玩街以及外省市、國外,有一件金色的千喜觀音甚至是他從臺灣背回來的。
讓這些展品以一種合適的方式與公眾見面也成了馬教授的心愿。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在石景山計生委及北京市計協的支持下,三方決定舉辦這次展覽。
特殊展品被拿下
這次展覽的全名為“普及性教育,享受性健康,性從遠古走來大型實物展”。在布展現場,舉辦方小心地挑選著適合公眾欣賞的展品。一些十分裸露的細節被工作人員巧妙地遮掩,而部分過于大膽的藝術品則在反復掂量后拿下。
馬曉年教授說,他希望成熟的觀眾們帶著健康、自然的心態來觀看展覽。
展覽不會失敗
1988年,北京首次舉辦人體畫展時,觀眾排起長隊購票觀看,引起一時轟動。馬曉年說,這次展覽不再應該有所謂的轟動效應。談到因游客稀少和經濟拮據而處境尷尬的上海首家性博物館時,馬教授說:“我們這次展覽沒有商業目的,我完全是為了對市民進行義務的性教育,就算會遭到唾罵,但一定會有人收益非淺。”
他希望這次展覽能引導人們對性文明進程進行回顧與探索,而不是單純對新鮮性經驗的獵奇。
從這個角度講,展覽不會失敗。(記者郭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