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夷山十一月十九日電 題:武夷處處茶醉人
作者 陳國明 楊瑞榮
“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這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當年在武夷山品珍茗時吟的詩句。初冬的武夷山,處處飄灑茶香,處處香茶醉人。
武夷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還是聞名海內外的茶鄉,南北朝時武夷茶就因飲后回甘被譽為“晚甘侯”而著稱于世。種植于印度阿薩姆等地的武夷茶,于一八三八年開始采摘,東印度公司聘請武夷茶師仿巖茶工藝制作出第一批成品茶運抵倫敦,英國朝野為之轟動。
中國茶有烏龍茶、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花茶,而武夷茶是烏龍茶類,因長在巖石隙縫間,總稱“巖茶”。武夷茶細分品種繁多,有四大名叢:原產于九龍窠的高崖壁上的“大紅袍”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因母樹僅有六株,堪稱瑰寶,一般人難得品飲。原產于慧苑巖內鬼洞的“鐵羅漢”,茶叢根植長于丈許寬的隙地間,兩旁為高聳的巖巒,成名于宋代,迄今已近千年,是武夷山歷史最為久遠的名叢。名叢“白雞冠”、“水金龜”也頗有來歷。
由于武夷巖茶遍植于巖隙石縫之中,所以,巖巖有茶,非巖不茶。得天獨厚的土壤、環境、氣候,奠定了武夷茶不凡的內質。精妙、獨到的制茶工藝,造就了品質絕佳、馥郁雋永的巖茶,成品茶青褐滋潤,湯色澄明,口感柔和,香氣勝似蘭、桂,深厚持久,具有獨特的巖骨花香之味——一種難以言傳,只可意會的“巖韻”,喝后不僅潤漬心田,且令人陶醉。
車子在武夷起伏的山巒間行走,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綠油油茶山,正是采摘冬茶時節,三五成群穿花沾綠的采茶姑娘,背著茶簍,巧手翻飛采摘茶葉,一陣陣香氣從她們手中飄來,令人陶醉。流連武夷,不僅村村種茶,而且幾乎家家種茶。走進鄉村,隨處可見大小茶廠和個體制茶作坊,處處飄灑茶香。所以有人笑談說,“武夷姑娘不需涂脂抹粉,人人身上沾著的茶香勝脂香”。武夷人喝茶講究,唐代煮茶,宋代斗茶,明代散茶,清代功夫茶,茶風延續至今。到武夷人家作客,好客的主人首先為你沖一泡巖茶,精妙的茶道,令人猶如觀賞一場精彩的藝術表演。
武夷制茶企業也不斷在質量上下功夫,讓自己的產品打進國際市場。位于巖茶第一鎮星村鎮的武夷山市永生巖茶廠擁有三千畝茶山,其中在景區九曲溪下尾洲的數百畝茶葉田被福建省茶葉公司列為綠色食品基地。其生產的武夷紅袍、肉桂、精選水仙、金佛等品種經核準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所產水仙茶在歷年茶賽中都是獨占鰲頭,獲得五星級“茶王”金獎,肉桂茶獲得三星級“茶王”金獎。產品百分之八十以上出口東南亞、日本及歐美各國。如今,該公司又投資創辦占地一千三百多畝的集觀賞、娛樂及博物館于一體的“中國茶文化大觀”。
流連武夷,處處品珍茗,日日茶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