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對于臺灣政壇目前的現狀,今日的聯合早報刊登葉鵬飛撰寫的文章指出,在大陸和美國分別對臺灣“公投新憲”議題表態后,臺灣朝野政黨對公投議題的“政治飆車”出現減速的現象,雖然陳水扁接受連戰擺下的擂臺,同意就“憲改”進行公開辯論,民進黨和國民黨卻利用“技術杯葛”讓辯論難產。而“行政院長”游錫堃接著提出“5年5000億”公共建設計劃,明顯有轉移戰場的意味。
文章分析指出,陳水扁“公投新憲”的主張,原來是看準連戰不敢接招而提出,一來借“新憲”的“建國”想像空間凝聚傳統支持者的向心力,二來暴露國民黨對“國家定位”缺乏完整論述的尷尬處境,讓中間選民質疑國民黨保護所謂“臺灣主權”的能力。
文章指出,民進黨所提的2006年“制憲”,2008年“行憲”的說法,“選舉策略”的意味濃厚,如果陳水扁敗選,自然沒有實施的責任;就算“選舉”成功,陳水扁在沒有連任壓力的情況下,也不見得有必要再買基本教義派的賬。
文章分析說,“公投制憲”,“選舉”的意味居多,因為目前的“憲法”雖然有文字確定民眾有“創制復決”的權力,卻沒有相關的法律來實行,還必須通過“立法院”根據這個精神來訂立“公投法”。
文章對此指出,在沒有法源的情況下,民進黨的“公投制憲”變成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政治游戲,如果這不是革命,就是“選舉語言”。
文章說,一旦“公投”真成為“法律”,完全可能讓臺海今后危機不斷。換句話說,“公投‘與“一中原則”迎頭撞擊的可能性,已經從政治論述跨向政治現實。
文章在最后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只是中國的原則,它也是全世界的原則,因此,臺灣挑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只是挑戰大陸和美國,而將是挑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