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6日電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專題研究“三農”問題的林毅夫教授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指出,中外歷史經驗表明,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有賴于農村勞動力隨著經濟增長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而當前因生產能力過剩出現的通貨緊縮加劇了解決農村問題的難度,使農村勞動力離土離鄉的異地轉移和離土不離鄉的就地轉移渠道受阻。解決“三農”問題的當務之急在于消除國民經濟中的過剩生產能力,遏制通貨緊縮勢頭。
林毅夫表示,單純鼓勵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所起的作用已非常有限,只會不斷出現第一年某種農產品價格很好、第二年開始下降、第三年就會使種植者無法收回成本的現象,即增產不增收。
林毅夫還說,要著力全面改善農村的水、電、路等小型基礎設施,進行規劃、引導投資方向。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具有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經濟和社會效益好的特點,體現在能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以使用農村廉價勞動力為主,可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能夠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有助于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消化過剩生產能力,使國民經濟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進而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傮w上講,以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啟動內需、消除過剩生產能力的最有效措施,應成為當前實現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首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