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日電 南方日報今日刊出《2003年中國九大文化熱點》一文盤點今年的文化大事。該文認為,這九大熱點分別是:
1、SARS疫情引發“報告文學熱”
2、“中國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揭曉
3、百年巴金
4、金庸“華山論劍”
5、“電影屬地審查制”獲得通過
6、張國榮之死
7、“英皇”事件
8、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報刊整頓
9、咬嚼余秋雨
本網現將該文轉載如下:(有刪節)
SARS疫情引發“報告文學熱”
將2003年命名為“中國抗擊SARS年”,大概是不會錯的。
2003年的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向中國襲來,使得享受著和平和繁榮的中國,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民族的生命保衛戰。
每逢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就會有成千上萬的民族英雄出現,挽狂瀾于既倒。擔任了沖鋒陷陣主力的醫護大軍傷亡慘重,被SARS所擊倒的人群中竟有1/3是白衣戰士,同醫護大軍并肩作戰的還有文化大軍——新聞媒體工作者和記錄這段歷史的作家們。這場牽動人心的生命保衛戰結束后,一大批反映這場戰爭中倒下了的和沒有倒下的英雄們事跡的報告文學相繼面世,并形成了一股熱潮。作家們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筆法,多側面地展示了醫療戰線的白衣天使如何在大難臨頭、生死攸關的情況下,所表現的舍生忘死、臨危不懼,為人民不惜奉獻出寶貴生命的偉大精神。葉欣、鄧練賢、陳洪光、鐘南山、張積慧等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從此烙印在無數人的心里——世界上再沒有什么話題能比生命話題更能感動中國,更能讓我們淚如泉涌。
有評論者說,進入上世紀90年代,報告文學漸漸退到了文學的邊緣,再沒有了80年代那種振聾發聵的呼喊引發的轟動效應,文學在淡化意識形態、主張多元化、私人化寫作的同時,對廣闊社會場景和民眾生活狀態的貼近已經讓位于對市場的關注。但是在抗擊SARS的過程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報告文學的力量。
“中國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揭曉
2003年7月,由全國多家媒體聯合推出的大型公眾調查“中國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成為2003年中國文壇的一件盛事。
眾望所歸的魯迅先生以57259張的高票位列榜首,緊隨其后的是金庸、錢鐘書、巴金、老舍、錢學森、張國榮、雷鋒、梅蘭芳、王菲。
這樣的評選當然僅僅只是一種民意調查,或叫作民意測驗,不必太當真。但他們的確是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化精英,影響著百年中國的民族精神。一些人指出魯迅這樣的文化巨人、錢鐘書這樣的學術大家與娛樂明星張國榮、王菲的同時入選非常滑稽;也有人指出,異質并存正是我們這個多元共生的時代的文化癥候。
百年巴金
2003年11月25日,中國文壇泰斗巴金,迎來了他的百歲華誕。
當舉國歡慶他的百歲華誕的時候,不要說見到巴老本人,我們從電視上連巴老當天的一個鏡頭都沒能見到,這讓我們心痛不已。盡管巴老活得很累很苦很難,可我們不愿讓這盞燈熄滅。巴金的知識分子姿態,為后人提及最多的是他上世紀80年代花費8年時間寫成的《隨想錄》。這是一個人直面心靈的言說,“講真話”,“講自己心里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說,也不想說我的‘真話’就是‘真理’”。這本身就是一種獨立的姿態。這就是我們仍然需要巴金的理由。
據《燕趙都市報》評論:巴金之于我們,有著特殊意義:與其說我們需要一位在40歲已經完成文學意義上的巔峰的老人,不如說,我們更需要那種獨立思考、自由言論的知識分子精神。這種精神,對于任何一個年代,都不會“過時”,且彌足珍貴。
金庸“華山論劍”
2003年10月8日,大俠金庸在華山北峰與天下高手“華山論劍”,此次陜西方面和全國各地的強勢媒體形成互動,挑選出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五大高手與金庸先生在華山“過招”。
自從1972年金盆洗手,金庸退出“江湖”,不僅宣布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對社會上各種事情也一概不再過問。在他退出“江湖”后,各地武俠迷仍在伺機尋找“突破口”,希望一睹這位文壇大俠的風采。
“武當派”、“衡山派”等各大門派都曾力邀金庸出山,但直至2003年,金大俠被“華山派”的誠心所感,決定在華山北峰召開“武林大會”,來一場生命中難得的“華山論劍”。
金庸華山論劍所造聲勢,不僅在文學界、武術界引起轟動,影視界也深受其影響。在央視版《笑傲江湖》中扮演岳不群的演員巍子,以及在央視版《天龍八部》中扮演“神仙姐姐”王語嫣的青年演員劉亦菲,都出現在10月8日的華山上。
除了“華山論劍”外,金庸的陜西之行中還有“法門說禪”、“碑林談藝”,可謂2003年中國文壇一大盛事。
“電影屬地審查制”獲得通過
2003年11月,中國電影審查制度進行重大改革,“電影屬地審查制”獲得通過,從2004年1月1日起正式試行。北京、上海、廣東、吉林、陜西、山東、浙江7地被列入試點地。
“電影屬地審查制”是今年電影改革的又一項重要內容,意味著審批權下放,目的是為了活躍創作市場。
對于中國電影界來說,這是電影人期待已久的一項重大改革。以前,要報批的是電影劇本,而現在要報批的僅僅是一個千字文的電影梗概。這樣,在電影的制作上,編劇和導演有了更大的自由,為電影創作營造了一個寬松而自由的生存環境。而這,對于繁榮中國的電影創作,可說是性命攸關。
中國的電影創作在改革開放的這20年間,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改革大潮曾使中國的電影創作如錢塘之水勢如奔馬,從一年十幾部猛增到上百部,最高時曾達到年產三百多部。每年進入電影院的觀眾曾達到過二十多億人次,后來,由于電視的沖擊,中國的電影創作一蹶不振,每年進入電影院的觀眾以數億人次的規模在遞減。
到2002年,中國電影的年產量已跌落到了五六十部,從每天一部跌落到了每周一部,而且十部中有八九部是賠錢的。您說,不改成嗎?
我們不能說,這么一改中國電影立馬就能振興,可這至少為中國電影的振興修好了一條高速路。
張國榮之死
2003年4月1日恰逢2003年的愚人節,香港著名影星張國榮跳樓自殺。華人演藝圈一顆耀眼的巨星殞落。數以千萬計的張國榮的影迷們悲痛欲絕,長歌當哭。香港的演藝界同仁們為張國榮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全香港為張國榮舉城致哀,其情其景奪人心魄。
張國榮之死證實了他不僅是一位同性戀者、性倒錯患者,而且有著嚴重的分裂型病態人格。對此,人們以極大的寬容包容了張國榮。美玉上的瑕疵不會使美玉貶值,反而會成為鑒定美玉的可靠標記。而且,在張國榮的葬禮上,戴著墨鏡的“唐先生”也公開露面,為張國榮送葬。按照張國榮的遺囑,“唐先生”以遺孀的身份,成為張國榮巨額遺產的主要繼承人之一。
張國榮之死似乎在告訴我們,同性戀不是一種罪惡,我們應該接納同性戀者的選擇,那不過是一種純之又純的個人選擇。
“英皇”事件
2003年7月16日,香港廉政公署突然拘捕了英皇娛樂集團主席楊受成及其他21名娛樂界人士。據悉,廉政公署執行處人員是在當日早采取行動的,他們分別到英皇集團總部和所屬的電視城調查,并與集團總裁楊受成等人一起乘廉署的車輛返回廉署執行處總部。藝人麥浚龍和英皇藝員管理總監霍紋希等人也被請至廉署協助調查。
廉政公署16日下午證實,拘捕上述人,是因他們涉嫌與歌手歌曲推廣中獲優待的貪污案件有關。英皇集團,全名香港英皇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時間不長,卻在香港名氣很大。英皇擁有許多年輕一輩中最有影響力的明星,如謝霆鋒、容祖兒、陳奕迅、鄭伊健,以及人氣極旺的陳冠希及TWINS等。
楊受成等香港娛樂圈巨頭被廉政公署拘捕的消息,無異于在香港娛樂圈引發了一次大地震,它揭示了人們對香港娛樂圈的社會評價體系的信任危機。但人們相信,經過這場被命名為“舞影行動”的廉政風暴洗禮后的香港娛樂圈,將會更加風光旖旎。
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報刊整頓
2003年,中國進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報刊整頓。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行,減輕基層和農民負擔的通知》。簡稱為“19號文”。
傳播媒介管理研究所曾受新聞出版總署委托,對全國行業報和縣級報進行過調查,宋建武向記者提供了一組調查數據:我國媒體的發行市場規模在160億到200億之間,僅國家統計的公款征訂部分資金約60億-100億,占30%~50%左右;2137家報紙中,約有1250種報紙以公費訂閱為主,占一半以上。
8月7日,中國報協行業報委員會在北京召開“貫徹兩辦19號文件精神”的大會。
《實施細則》分為三大塊:
一是予以保留的,中央保留《人民日報》和《求是》雜志等報刊,省級黨委保留一報一刊,市級則只留下一張黨委機關報,以后只有這5家可以用公費訂閱,但總量也要控制;二是要進行管辦分離的,則主要針對56家屬國家部委主管主辦的全國性行業報以及一些期刊;三是要關停并轉的,規定凡省級及以下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等主辦的報刊一律停辦,300多家縣級報紙,除部分經營狀況達標的外,也全部停辦,其他不在關停范圍內的部門報刊則予以劃轉。
此次報刊整頓,是發生在2003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所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多達千家的報刊被關停并轉,其數量幾乎達到了中國報刊業的半壁江山。到2003年年底,此項工作已基本結束。
我們所看到的情況是,動了大手術的中國報刊業依舊花團錦簇、姹紅嫣紫。重要的是,中國報刊業從此邁開了市場化的步伐。留存下來的、死里逃生的報刊感到了生存危機,于是,中國報刊業的面貌發生了更多變化,多年以來素面朝天的平板臉,變得秀色可餐、千嬌百媚了;多年以來只發些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官樣文章的報刊,開始親民愛民了、關注民生表達民意了,它們開始明白了一個就像“人要吃飯”一樣基本而簡單的道理:老百姓才是中國報刊業的衣食父母。
咬嚼余秋雨
2003年,余秋雨再次成為新聞人物,一本22萬字的《石破天驚逗秋雨》引爆了余秋雨散文中126處文史差錯。
在該書的作者金文明指出的差錯中,唐代的道士呂洞賓被余秋雨當成道家始祖;為了配合岳麓書院建院800周年,宋代哲學家朱熹無端地少活了一年,他去世的時間從1200年變成1199年;金圣嘆因為清朝順治皇帝贊賞的話而感激涕零,被寫成為大明的滅亡而痛哭;1802年出生的法國作家雨果,竟在出世前就參加了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1883年去世的法國畫家馬奈神奇地活到了20世紀……而這種可以被稱作“硬傷”的錯誤竟多達126處。
金文明的書房堆滿了書,在他家的客廳和其他的房間里也見縫插針地做了書架。穿行在書堆縫隙之間的金文明,一輩子吃的是語詞的飯,他曾經參與《辭海》編纂,擔任過《漢語大詞典》編委、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總編輯,1996年退休后被聘為復旦大學出版社特約編審、《咬文嚼字》月刊編委。
金文明十分注意余秋雨著作中文史方面的差錯,發現問題,就記在卡片上,日積月累竟有了500張之多。
《石破天驚逗秋雨》未售先熱,但是該書出版的過程卻一波三折。2002年6月,金文明應上海一家出版社之約,開始撰寫《石破天驚逗秋雨》。花了3個月寫完全書以后,金文明卻被告知此書的出版計劃已被取消。此后,金文明先后與8家出版社聯系。但是,在看完書稿后,出版社都以各種理由予以拒絕。其中不乏出版社提出這樣的建議:如果能夠請余秋雨為之寫序,我們愿意出版。這幾乎是一種黑色幽默了。
當聽到作者這樣的自述,您能不為我國在學術討論上的公平感到悲哀嗎?
(來源:南方日報、作者:魏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