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中央政府在艾滋病日來臨的前后重拳出擊,贏得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11月6日,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高強在北京代表中國政府作出五點承諾。他明確表示要將艾滋病的防治作為政府的重點工作任務,加強對地方政府的考核監督,對工作不力造成傳播的地方政府要追究責任。并且由政府出資對農民、城市中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實施免費的藥物治療。
他還表示,要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保護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權益,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加強信息、技術和資金的交流與合作。
12月1日,溫家寶總理與艾滋病人親切交談,并與他們握手,顯示了中央領導人消除對艾滋病人歧視的堅定決心。
地方的重視程度不及中央
然而,中央的決策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地方政府?
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中央和地方在對待艾滋病的問題上存在差別。而地方政府對此的重視程度也明顯不同。”
在此之前,有幾個著名的論斷被廣泛流傳。這其中包括:“人總有一死,死幾個人算什么”;“艾滋病疫情是國際機密”;“疫情信息會成為境外反華勢力詆毀我國形象的口實”--這些話都出自河南某縣的政府官員之口。據河南反艾滋病人士高耀潔介紹,一位曾經幫助過外國記者的小女孩受到了被學校開除的“待遇”,理由是孩子不學好,和境外反動勢力相勾結。
“當地官員對于艾滋病的敏感本身就說明了這個病已經被上升到了政治的層面”,一位政治學者分析道。他曾經在去河南調研的時候親身經歷過當地對此問題的諱莫如深。
這種情緒以至于正常的活動也常常受到干擾。2003年4月,在河南教書的四個外國人找到高耀潔,要求捐助3萬人民幣給艾滋遺孤,對錢財一向比較謹慎的高拒絕了,轉而建議這些友人將錢用來幫助魯山的失學兒童。經過河南省文史館的協調,四名教師將到當地進行一個捐贈儀式。“就在出發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單位老干部科的科長找到我,問我是不是要帶幾個外國人去魯山。之后,第二天的活動就被取消了”,高耀潔回憶道。
民間反艾步履維艱
在國外的反艾進程中,民間組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民間反艾滋病志愿者胡佳介紹,美國的非政府組織非常發達。比如在艾滋病的防治過程中,他們就有專門針對華裔、拉美裔的社團。這些社團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地與病人溝通,做了一些政府無法做到的事情。就像這次河南睢縣的免費治療項目,有一些藥就是通過當地的艾滋病互助組織的動員,才使得病人承認自己是艾滋病患者,接受這些藥物。
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劉康邁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民間組織在艾滋病的防治中是有益的補充。他們可以和政府共同發揮作用。”
但是中國民間組織的起步本來就晚,而且和政府的溝通并不順暢。據統計,除了那些掛靠政府的民間組織,中國真正純民間的防治艾滋病組織不超過10個。像高耀潔和胡佳這樣的人都在孤軍奮戰。他們完全依靠自己的積蓄來進行這場艾滋病的斗爭。當記者向衛生部一位官員提起高耀潔的時候,該官員表示對此人不甚了解。然而這位老太太卻繼前年獲得了聯合國“喬納森·曼恩”健康與人權獎后,今年又榮獲了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拉蒙-麥格賽賽”公共服務獎。
胡佳告訴本報記者,他們經常與政府部門聯系,但是很少得到回應。所以他們現在只能通過各種研討會搭建的平臺來結識一些政府官員,相信未來會慢慢地好起來。
而民間組織“中國艾滋病資訊”的負責人美國人歐迪龍則采取了一種比較務實的態度。他認為:“不管是聯合國或外國政府或我們這種比較小的NGO,如果在中國做任何有效的反艾滋病工作的話就不得不跟政府有一定的溝通.政府體制就是這樣。有的外國人接受不了,覺得這算是政府‘干涉’我們的工作。但我寧可這么看:政府里面也有許多好人,也有許多真正想做好事的人,你只要找到這些人,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在中國做事人情很重要,做反艾滋病工作也不例外。”
但是,歐迪龍強調,艾滋病問題非常緊急,我們不能再浪費一天的時間。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李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