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8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張國慶的文章,對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美引申出的中美關系進行評論指出,在摩擦和疑問之外,中美雙方都相信兩國之間還有著更廣闊的合作天地。
文章指出,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中國的地緣政治狀況的日益好轉,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加大,中美利益共同點日益增多,與中國發生對抗變得不理智和難以想像,美國除了遵循某種版本的接觸戰略之外似乎已沒有更多可行的戰略選擇。
該文在談到前不久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美國總統布什的會晤時指出,中美高層之間的往來是日漸頻繁了,鮑威爾甚至笑著說,(中美)高層會談正在變得如此頻繁,它們已經不再被新聞媒體視為新聞或重大事件。文章說,這是對的,“因為‘真正的’新聞是我們一起所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我們舉行了會晤。”
文章指出,盡管如此,溫家寶總理訪美仍然算得上是一個大新聞,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出訪有著重要的背景和使命;中美經貿摩擦問題和臺灣問題正是此番中美領導人會晤繞不開的話題。
文章同時也指出,但中美經貿摩擦問題和臺灣問題并不是唯一的話題。人們注意到,溫家寶總理的隨行人員中有很多經濟官員和經濟界的人士,此次出訪有著濃重的理性和建設性的色彩。換句話說,在摩擦和疑問之外,中美雙方都相信兩國之間還有著更廣闊的合作天地。
文章評論指出,透過這幾個月的紛紛擾擾,中國的對美外交思維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而美國的對華認識也日趨定型。一名外國學者在比較了中美外交思維的異同之后,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對外關系的指導原則是一種共同繁榮的哲學,即“共同致富”,一種水漲船高的合作,而非一種從實用政治角度出發的游戲。
文章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特別是在“911”事件的沖擊下,布什政府對中國采取了一項與克林頓政府大同小異的“建設性接觸”戰略。在去年9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布什總統強調了美國對這項戰略的承諾,表示,美國歡迎“一個強大、和平與繁榮的中國的出現”,并說美國“謀求與不斷變化中的中國發展一種建設性關系”。
此外,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戰略變得清晰起來,那就是,“只有使中國加入國際經濟、政治和安全機構并且鼓勵它采取國際公認的行為準則,才能最有利于美國利益”。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預計,督促中國兌現入世承諾將成為未來數年內美國在經貿領域中的重要追求。
文章還評論說,如今,中國人已很清楚最近的一些聲音哪些只是“噪音”,而哪些將會成為長期的“伴奏”。中美的經貿摩擦看上去將成為常態,但它顯然并不能根本性地傷害到中美關系的大局。與此相對應的,是美國的新“中國觀”已初步形成。如今,美國官員已不再將中國稱為“戰略對手”,轉而強調雙方之間的合作。“911”事件后所發生的諸多事情已使美國把注意力從中國轉移到了其他地方,中國已被廣泛認為對美國是有幫助的。
文章在最后指出,現在中美高層之間的往來聯絡非常頻繁。渠道的暢通和交流的平等大大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某種意義上,中美高層的頻繁接觸已成為中美關系走向新的高度的重要標志,成為中美關系利益基礎日趨穩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