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7日電 陳水扁當局拋出的“公投”議題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而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的評論文章指出,美臺溝通“公投”的“黃金時間”早已過去,目前應只是如何做好危機管控。
文章引用一位參與“涉外”與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話說,“阿扁在造勢場合的國臺語演說,幾個小時之后,美國國務院就可以收到AIT臺北辦事處傳回華府的重點摘要匯報,有沒有必要再派遣宣達團,其實已不是那么重要了。”文章說,這些話對美臺嚴峻的“公投”溝通情勢,表達了深沉的感觸。
據了解,美方政學界最近對扁當局堅持舉辦“防衛性公投”的論述與說法,普遍響應“難以理解”,或質疑“有何必要”。
文章引述相關官員的話說,美臺雙方對“公投”議題的溝通對話,原來并不至致于陷入當前這般對峙局面,但由于彼此對決策訊息的認知,或對“公投”外圍情勢的研判呈現極大落差,導致美臺分歧急遽擴大。最關鍵的轉折,則在于美方派遣莫健擔任特使赴臺傳遞布什的決策訊息,竟無法受到扁當局的高度重視與警覺,使得華府對扁當局的信任,跌至空前的谷底。
評論指出,美方對扁當局的不耐與失去信任,套一句時髦的用語,確是“前所未見”的。美臺之間在雙方對“公投”議題交鋒過程,即使并未耗損殆盡,也是一次相當難堪的重挫。尤其,在布什總統公開對扁當局說出重話后,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以靜制動,幾乎已成為白宮高層策士與國務院外交幕僚的共識。
文章在最后指出,向來標舉“沖突、妥協、進步”三部曲的陳水扁,面對華府的國際疑慮,與來自選票的現實壓力,依然堅持舉辦“公投”,絲毫沒有任何妥協退讓,但他為做好危機管控,即將在10日派政學界精英組成的宣達團趕赴美日等國進行“溝通”。文章說,然而問題核心不在溝通宣傳,而是“公投”的必要與否,如果陳水扁不愿解開“公投”的束縛,最后只有將“總統生涯”與“公投”捆綁在一起,交付臺灣民眾做最后的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