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巴黎一月二十七日電此間《歐洲時報》二十七日發表社論說,胡錦濤二十六日實現其就任中國元首后對西方大國的首次正式訪問。他選擇了法國這個朋友,選擇了中法建交四十周年的時機,選擇了中國文化年在全法國高潮迭起的特殊時刻。胡主席的這個“第一次”,使這個“盛大節日”成為中法關系的里程碑,其特殊意義是極為重大的。
這篇題為《盛大的節日--熱烈歡迎胡錦濤主席訪法》的社論說:首先,胡錦濤此次為中法四十年友誼而訪法,堪稱是法中兩國元首對雙邊關系成功升華。與一九六四年毛澤東主席與戴高樂將軍共同奠基中法外交關系,同樣具有歷史意義和高瞻遠矚的目光。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法中兩國元首關于今天“兩國關系正處于最好時期”的共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歷經風風雨雨,來之不易的。
第二,胡錦濤訪法,是中法關系揭開新一頁的標志。其基礎是建立在四十年的友誼之上,建立于中國的和平崛起,建立于在對當今重大國際問題以及臺灣問題的普遍共識上。此次胡錦濤主席訪法期間,將與希拉克總統共同簽署“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文件,法國與中國,一對站在嶄新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全方位起跑線上的“伙伴”形象,已經呼之欲出。中國農歷猴年的開始,應是中法關系新紀元的開端。
第三,胡錦濤在極濃的文化氛圍中對法國進行訪問,向世界樹立了一個“文化先行”的雙邊關系模式。近十年來,法中兩國的文化交往可謂好戲連臺,一浪高過一浪,最后落腳于雙方互辦文化年的偉大構思。豐沃的文化土壤的浸潤,使兩國人民走出了對對方概念化的認識藩蘺,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不斷加深。無可諱言:在中法關系處于最好時期的今天,法中貿易只有德中貿易的三分之一,難以令雙方滿意。但雙方通過一條文化了解之路,向世界展示了一種不急功近利的長遠關系發展眼光。
社論說,在當今這個到處是戰爭,到處是種族紛爭,到處是恐怖主義危脅的世界,法中關系不啻是一股拂面的清風。當幾十萬法國人圍攏在一起爭看近萬華人的華夏之舞時,我們可以暫時忘卻恐怖主義的危脅。因為在這種純粹的文化與美的互動中,沒有戰爭與恐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