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七天長假,電視里不是鶯歌燕舞的應景晚會,就是些自我感覺良好實則眼角魚尾紋肆意綻放的“帥哥美女偶像”拿腔拿調要死要活“真情××”。好在,有《天龍八部》暫時留住我們彷徨迷惘的眼波。
武俠劇近年風行,但那些男女老少一律燙彎劉海貼假睫毛涂血紅唇膏的“×刀問情”、“×十一郎”等,不在此番談論范疇。正是那些假武俠,倒足了人們的胃口。能為武俠劇留住一點面子的,大概還得寄望自稱有武林江湖情結的張紀中們身上。
從罵聲隆隆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到掌聲響起的《天龍八部》,張紀中們邁過了一個坎兒———津津樂道于“大制作、電腦特技、盡收名山大川美景、弘揚俠義之氣主旋律”等等之余,張紀中們這回還意識到,“內容為王”的故事時代遠未結束,而最主要是———選角準確度的大幅提高,抵消了大片罵聲。
看《笑傲》,是看令狐沖;看《射雕》,是看郭靖,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憑良心說,倘將壓根兒瀟灑狂放不起來的令狐沖和裝傻充愣犯重感冒的郭靖單挑挖出來,《笑傲》、《射雕》也不是一點亮點沒有的。可惜,選角失誤尤其是主角人選的致命錯位,斷送了《笑傲》和《射雕》。
同理,看《天龍》,就是看蕭峰。這個簡單道理,張紀中這回總算悟到了。胡軍版蕭峰的陽剛、野性、狂放、豪邁、無奈、迷惘,除了滿足了一干美眉愛英雄的審美情趣,像阿朱之死、少林寺武林盟主之爭那幾場重頭戲,更擋住了不少金庸迷準備掄出的板磚。就這而論,有蒙族血統的胡軍救了《天龍》,救了張紀中和周曉文,也拖緩了正在失去信任的武俠劇的下滑步速。
倘若把這個春節長假的電視節目比作一片江湖,那么《天龍》或許稱得上是這個“江湖”上的“北喬峰”,總算讓這個長假的電視節目不至于蒙羞收場。但大英雄總歸不能倒轉乾坤,武俠劇并未就此練就了北冥神功或六脈神劍。
武俠當推“俠者為大”。但是,不知張紀中多年前執掌完《水滸傳》后是否就成了大塊肉吃著大碗酒喝著的綠林好漢,這縷草莽氣質,被張紀中帶進了金庸劇,就成為一個笑話。從《笑傲》到《射雕》到《天龍》,眾多江湖俠士世外高人,一亮相一開口,都莫名其妙儼然草莽之輩。“俠氣”淪落成了“草莽習氣”,這就是張紀中心目中的江湖?
單說此次的《天龍》。全冠清本是個城府極深善玩權術之人,其外表該是個斯文儒雅有志文人,但劇中一亮相卻是一副地痞流氓胡同潑皮的樣兒。這樣一主兒,能攪得“天下第一幫”不得安生,丐幫兄弟個個犯了近視眼?
簡單臉譜化,不獨全冠清。鳩摩智、蛇蝎美人康敏亦然。
人物造型刻板固然令金庸迷繼續沮喪,《天龍》劇的情節剪接也讓人莫名其妙。前10集情節推進飛速,讓看過兩遍原著的我等都眼花繚亂趕不上趟兒,可二十幾集后,導演剪子又太留情了,比如阿朱一死,喬峰便突然犯了失憶癥,扔掉復仇大事,偏居遼國整日無所事事,讓人看得好膩味等等幾處,線索交接、情節交代上,大多突然且生硬。
反面人物露骨膚淺的表演,各路線索推進時的牽強交融,我估摸著都緣于:40集容量相對于144萬字的原著,實在無法容許數百個人物將各自復雜個性剝繭吐絲慢慢道來,編劇導演也就跟著花了眼。錯綜復雜的情節和人物,使得《天龍》被公認為最難改編的金庸小說。可電視劇總得揚長避短吧,原著又非無瑕美玉,導演手里的剪子能不能遇重頭戲多留情,遇過場性東東則交代幾句就得?事無巨細樣樣跟原著,照貓畫虎反成犬。
這一切,說到底,還是編劇和導演沒吃透原著,更未深諳武俠二字題中之義。這是有前車之鑒的。那位名聲不錯的導演,不就聲稱“從未讀過武俠小說”,因此有本事將一部風靡數代金庸迷的《笑傲江湖》搗鼓成“瞎熬糨糊”嗎?拜托各位制作高人在一代代武俠愛好者面前還是謙虛謹慎些好,否則不單敗壞名導名編的一世英名,更毀了活得一天累似一天的現代人精神世界里僅存的美麗,這才是最殘酷的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陳娉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