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幾個月內,位處內地五大唱片公司前兩位的華納、滾石相繼傳出高層變動,這給一直低迷的中國唱片業帶來不小的波瀾。繼外資大舉進入國內唱片業,民間資本也瞄準了這個本該利潤豐厚的娛樂產業。單拼資金實力和公司規模,已經不再是這個傳統行業制勝今天的法寶
文/馮杏
新春伊始,娛樂界最大的新聞來自幕后國內兩家大型唱片公司高層變動:華納(中國)唱片常務副總經理、音樂總監宋柯跳槽到民企太合傳媒;一手捧紅羽·泉的滾石中國區總監袁濤即將離任。
近年,除了五大唱片公司大舉進軍內地之外,內地民間資本也開始大規模搶灘娛樂產業,在大量資本進入之后,作為唱片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法寶”諳熟市場和音樂的人才,越來越成為奇缺資源。
宋柯靠什么贏利?
太合傳媒副總于天宏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兩年內,太合傳媒將對由宋柯擔任董事總經理的新唱片公司注資約3000萬元人民幣,這個投資規模和力度在國內唱片界是史無前例的。
宋柯究竟創造了什么樣的贏利模式,讓太合甘愿把寶押在他身上?
1996年,留美回來的宋柯,在中國內地唱片制作公司林立的狀況下,創立了自己的音樂制作公司“麥田音樂”。公司沿襲了校園民謠的音樂風格,同年監制并推出《青春無悔-高曉松作品集》,葉蓓的《B小調雨后》等唱片。并在1999年成功推出樸樹的《我去2000年》。
2000年左右,包括華納在內的國際五大唱片公司紛紛“殺”入內地市場,宋柯攜“麥田”加盟華納(中國)唱片,在內地歌壇最低迷的時期卻使華納幾年間成為內地最大的一家唱片公司,擁有樸樹、周迅、汪峰、葉蓓、金海心、老狼、達達樂隊等,再加上簽約華納臺灣的那英和孫楠,內地歌手大部分都歸屬于華納。
自老狼《晴朗》專輯首開網上預售先河,成績不菲之后,華納2003年樸樹的專輯《生如夏花》,可謂宋柯商業運作的得意之作。
樸樹新專輯《生如夏花》正式上市前就預售出了6萬張。預售辦法是:歌迷只要到音像店交一張唱片的錢,就可以得到一張免費贈送的VCD,VCD內容包括主打歌《Colorful Days》的Music Video、卡拉OK和手機鈴聲,在專輯正式上市后再來領取正版唱片。預售消息一出,全國限量的5萬張在一天之內告罄。北京的1萬張居然在半個小時告罄,音像經銷商緊急與發行商美卡公司磋商,美卡不得不加印1萬張供應北京市場。
宋柯說,很多同行往往不愿為歌手投放廣告,通常做法是拍支MTV送到各家電視臺免費播出,覺得這種免費廣告比較劃算,其實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高投入才會帶來高產出。華納公司為樸樹的新專輯投入了100萬以上的廣告費,這100多萬是內地唱片界創紀錄的一次“砸錢”嘗試三里屯酒吧街大半條街的路牌變成了樸樹新專輯《生如夏花》的海報。北京音樂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網絡游戲、《當代歌壇》和《通俗歌曲》雜志都投放了大量樸樹新專輯的廣告。
而預售贈送禮物的做法,讓歌迷感到買正版不是物有所值,而是超值。正式銷售時,第一星期發貨就有30萬張,這一數量超過了孫燕姿的同期銷售量。接下來,公司為樸樹安排了走遍全國的簽唱活動,樸樹自駕車到全國30多個城市做宣傳。
目前《生如夏花》發行量已經達到了60萬張,宋柯估計突破100萬張不成問題,市場總銷售額已在1000萬元以上,“我們的投資才200萬。”現在,唱片預售已經成為華納唱片“回饋歌迷、打擊盜版”的利器。
歌手在專輯中演唱企業的廣告歌,也是宋柯在唱片發行中與企業“雙贏”的策略。去年4月樸樹為豐田威馳演唱了廣告歌《Colorful Days》,同時這首歌也是《生如夏花》的第一主打曲目,預售專輯的禮品也是《Colorful Days》的Music Video,樸樹簽唱活動駕駛的轎車也是威馳,宋柯承認“唱片業與很多產品互相結合起來做市場,這在國外已經是成熟的模式了。”
事實是,《生如夏花》發行前已經收回了制作發行成本。
其實,2001年宋柯就在嘗試與其他行業合作市場。樸樹為著名的微軟公司最新的“視窗”操作系統WINDOWS XP創作并演唱了中文主題曲《沖出你的窗口》。在歌曲發表后的很短的時間內,《沖出你的窗口》便出現在全國各地眾多廣播電臺的歌曲排行榜上,并且迅速占據國內所有權威電臺排行榜的冠軍位置,華納公司從中獲得的利益不言而喻。
傳統行業亟需新思維
太合傳媒副總于天宏說,之所以看好宋柯及麥田,主要原因是,宋柯有國際大公司的工作經驗;他在平衡商業與藝術、商業拓展和對新技術行業有很強的敏感度;還有最主要的是宋柯的主要成績都是在內地唱片業最低谷時創造的,并創造了一種新的、可以獲得贏利的華納模式。
對于新公司未來的發展設想,于天宏特別強調了收入結構。他提到,國際上音樂的視聽系統和技術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如MP3、手機下載等,新技術令唱片業商業收益前景異常開闊。
宋柯本人也對音樂的傳統載體前景不看好,而對向網絡、手機運營商提供內容等新模式異常著迷華納也是內地最早涉足網絡及通訊銷售的公司。
他認為,“唱片公司不僅僅應該把手機作為傳送音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將它看作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對前沿商業理念的不謀而合成為他與太合合作的重要砝碼。
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唱片國際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曾經大聲疾呼:中國唱片工業之所以在商業化運作和營銷方面都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是因為行業沒有認識到智慧所帶來的作用,企業對智慧認識不夠,對人才重視不夠。做營運的人沒有去科學地分析市場,做企劃的人缺乏對音樂本身的分析,做發行的人不知道基礎市場的維護,是這個行業總是出手太低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