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電 題:反腐盯上一把手
中新社記者 徐足之
“制度反腐”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過去一年執政“亮點”之一。中共首創法例,勇敢地將“一把手”列為反腐監督對象,則是亮點中的亮點,預計今春“兩會”定有許多倡廉建議閃亮議政會場。這解除了人們長期以來欲說還休的憂慮:反腐監督如果避開了“一把手”,預防犯罪哪有不落空的?
順應民意 一把手監督制度化
離“兩會”召開剛好半個月時間,《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正式宣告執行。北京學者贊之為獻給“兩會”的厚禮!反腐專家樂意下定論:中共內部監督制度化實現了一個飛躍。
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上月中旬舉行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宣示,“要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絕不能姑息,絕不能手軟。”
二OO三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十三名省部級高官被查處,并全部曝光。其中正省部級高官四名,另有六名副省級官員曾任重要部門一把手。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則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三位被處極刑的高官。
針對一把手犯罪的趨勢,《監督條例》在十個方面的監督對象中,明確將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各級黨政一把手納入被監督之列,對“一把手”監控重點的確立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過去,因為在人、財、物權上受制于同級黨委,各級紀檢機構對同級黨委一把手的監督面臨很大的困難。此次《監督條例》將一把手列為監控重點對象,解決了一個制度上的難點。
監督條例對中共政治局委員及各級黨政一把手的監督,確立了較詳細的、操作性強的監督辦法。比如,政治局委員將定期做個人報告。
高官表態 生活圈納入監督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率先提出把“一把手”個人的生活圈、社交圈列入監督范圍,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緊接著,四大直轄市之一的重慶市市委委書記黃鎮東在電視上公開表態,“歡迎大家對我本人進行嚴格監督。”
社會人士指出,考察近年來的許多腐敗大案,不難發現,有許多的權錢交易、收受賄賂的行為就是在一把手的人情交往和生活交際中發生的,為此,將他們的生活圈、社交圈納入監督視野很有必要。
從近二十年中國腐敗情況來看,“一把手”的腐敗占很大比重,這些實權派高官之所以能以權謀私,很大程度在于黨內監督沒有落實,黨外監督不到位。《黨內監督條例》的制定,意味著中共反腐方向發生重大轉變——從以事后懲治為主,轉向事前、事中的制約和制衡。
生活社交問題對一般人來講是個人隱私問題,但對于黨政官員特別是一把手們來說,交往什么樣的人,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與公眾利益相關聯,對其進行有效監督并形成為一項有益的社會機制,不僅是對公眾利益負責,也是對官員的政治生命負責,是預防腐敗,防微杜漸的有效措施。
兩會熱身 廉政建設亮點閃爍
今年以來短短兩月,中央乃至各地廉政建設舉措出現了很多“亮點”,客觀上為今春兩會做了積極的熱身:
中共《黨內監督條例》將中央政治局委員及各級黨政“一把手”納入被監督之列,社會各界為之振奮。北京的反腐專家認為,《黨內監督條例》要真正得到落實,“一把手”是關鍵。程維高案、王懷忠案等許多腐敗大案要案,都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表態按照《黨內監督條例》和《紀律處分條例》,加強對“一把手”監督。
北京反腐敗巨幅廣告現身高速公路邊。北京還將組建行政投訴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決心把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振聲的“三私戒”,令湖北吏治耳目一新:私事不可找他,談事不進私宅,私而無公者免。
普遍預計,中國今年反腐敗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并戰略上出現“三個轉向”:由被動防御為主轉向主動進攻為主,由權力反腐為主轉向制度反腐為主,由事后監督為主轉向事前監督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