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縮持續改善,上個月消費物價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一點五,為十三個月來最低。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認為,通縮會在未來十二個月內消除。
通縮持續改善,對香港整體經濟基本上是一件好事。這可扭轉經濟收縮和呆滯局面,鼓勵消費和投資信心,增加經濟活動,創造更多職位,緩解資產縮水效應,活躍樓市和股市,加快經濟復蘇步伐。
但是,通縮持續改善,同時意味著各類價格持續上升。在香港經濟結構調整仍然艱難的情況下,如果通縮不是在經濟基本因素支持下逐漸收窄,而是由于資產價格和成本升幅快過實質經濟增長,令通縮在舉步維艱的轉型中詭譎地消除,則有必要警惕資產泡沫是否會再次逐漸形成。
目前樓股雙旺所形成的財富效應,以及個人游令零售層面通縮幾近消失甚至出現局部通脹,有可能對香港整體成本調整過程形成阻滯。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零利率的現實甚至負利率的可能,令市民把錢放在銀行不但無利息可收,還可能虧蝕。這將驅趕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及樓市,有可能重蹈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催發泡沫經濟的覆轍。如果再形成泡沫并再度破裂,本港將陷入資產再度蒸發、負資產再度擴大、失業率再度飆升、通縮再度惡化的困境。這種經濟的挫折和反復,是香港不能承受的,也是無論如何必須避免的。
所以,對香港通縮持續改善,我們應趨利避害。“趨利”是利用通縮緩解增強的消費和投資信心,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重塑經濟活力;特別是要采取措施發掘個人游潛力,利用零關稅吸引更多投資,振興本港制造業,加快經濟轉型。“避害”是不能因通縮持續改善,盲目推動物價上升;政府不應放棄節流和滅赤努力,社會各界不應因通縮持續改善,便推卸分擔滅赤的責任。(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