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7日電 上海證券報今日發表經濟時評寫到,目前,社會上對于鋼鐵等價格上漲迅速行業已過熱的說法十分流行。但中國鋼鐵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對此卻表示出不同意見,他認為中國鋼鐵行業并不過熱,中國鋼鐵行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必要的支持作用。
羅冰生對自己的觀點給予了解釋:目前,鋼鐵行業的發展速度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是匹配的,如果沒有鋼鐵行業的支撐,國民經濟要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將難以為繼。這也是值得重視的一家之言。
統計顯示,2003年中國生產成品鋼材24119萬噸,加上進口鋼材3717萬噸,再扣除全年出口鋼材696萬噸,供國內市場的鋼材總量為27140萬噸。扣除重復統計后的實際供應總量為24725萬噸,比上年增加5003萬噸。而去年國內固定投資增長部分消耗鋼材近5000萬噸。總的來看,2003年鋼鐵行業供求是基本平衡的。
與中國的很多行業一樣,總量平衡并不等于結構合理,一般被人們視為過熱的行業,如水泥等都有其結構性問題。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過程中,有的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的傾向也比較明顯。據初步統計,2003年新建成煉鐵高爐81座,能力約3542萬噸,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爐只有6座,能力1000萬噸,占28%;新建煉鋼爐60座,能力3475萬噸,其中100噸以上的轉爐只有8座,能力940萬噸,占27%。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傾向,造成投資過度增長,在建規模過大。這種投資不僅蘊含著很大的風險,而且加劇了鋼鐵工業的結構性矛盾,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另外,結構的失衡還突出表現在中國鋼鐵行業對外依存度增加。2003年中國進口鋼材3717萬噸,同比增長1268萬噸,增長51.8%,是中國有史以來進口鋼材總量最多的一年。但也是去年,中國鋼鐵產量首次超過2億噸,成為世界頭號產鋼大國。
結構失衡還表現在一些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生產增長能力與市場需求有一定差距。同時,結構的失衡也表現在國產鋼材市場占有率呈現出下降趨勢。目前鋼鐵產品結構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國產板材產品不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要求。去年,國產鋼材國內市場占有率為86.31%,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國產鋼材的市場占有率呈現出下降趨勢,應引起高度關注。
文章最后指出,由此看來,在一片經濟過熱的議論中,我們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靜的頭腦。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鋼鐵行業整體并沒有過熱,當前急需要解決的是結構調整,提高鋼鐵行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鋼鐵行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證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健康的發展速度。不少經濟專家也提示,對于一些行業出現過熱的結論,需要理性地觀察。(盧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