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三日電 題:重躊躇滿志之“海歸”,幫尷尬彷徨之“海待”
中新社記者路梅
留學工作這個話題,讓身高一米八五、六十八歲、魁梧硬朗的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務委員邱國義時而憂慮地緊鎖眉頭,時而興奮得手舞足蹈。從九十年代的光環圍繞,到現在的“海待”尷尬;從當初的散兵散將,到如今各具規模的創業園,留學回國人員的歡喜和憂愁,無不牽動著邱國義關注的目光。
“海歸”潮落昨日英雄今不再?
近年,中國國內出現了“海歸”求職不易現象,甚至出現過三位“海歸”爭一個月薪兩千職位的情景,當躊躇滿志的“海歸”成為尷尬的“海待”,“海歸”真的今非昔比了嗎?邱國義分析其中原因,樂觀地指出,“海待”的現象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轉變的。
邱國義對留學歸國人員的優勢是肯定而贊賞的:“他們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術,國際化程度高,市場化理念強,誠信守法意識強。”但是,與當前中國人才買方市場的現實相比,他們往往顯得技術準備不足,掌握的技術不能馬上走向市場;或是對待遇期望值過高;再或者沒有足夠的工作實踐經驗,不能適應當前企業急需人才的要求。
種種問題的癥結,一在于信息傳播渠道的不通暢,造成海外留學生對于國內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和國家的政策措施不了解和錯誤判斷;二是國內用人機制不夠完善,用人單位往往忽略了“海歸”們的潛在優勢。邱國義說,中國現在并不是一個人才過剩的國家,有才不用是對人才的浪費和人才工作的失誤。對于“海歸”工作的整體規劃,既要靠人才市場,也要加強宣傳和政策指導,完善用人機制,做好服務,為“海歸”開拓就業渠道,讓“海待”才有所用、才有所值。
邱國義同時指出,“海歸”要腳踏實地,努力適應市場,“適銷對路”才能被市場接納。“擺正心態,努力工作,就會有貢獻、有所得。經過五到十年再回頭看,會感到留學的經歷是寶貴的。”邱國義語重心長。
強國戰略國家發展重人才
從在九屆政協上提交涉及留學工作的四個系列提案以來,致公黨圍繞留學工作開展了深入的調研,積極參政議政。中央領導的重視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采納讓邱國義深深地感動和欣慰。
他認為,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政府,求真務實,著眼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對留學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去年九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和先進工作單位表彰大會,胡錦濤總書記和有關中央領導在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會議明確指出,要把吸引和利用好留學人才作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來落實。去年底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再次指出,要善于利用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做到自主培養開發人才和引進海外人才并重,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
從“中國綠卡”到“關于建立留學人員數據庫的建議”等的系列提案,致公黨多年來的建議,一步步得到規劃和實現。致公黨“僑、海”特色凸現,履行參政黨職能和自身建設都有了新的發展。種種這些都鼓舞著邱國義,在留學工作領域不斷探索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