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4日電 2004年是中國為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而解決現存的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關口。經濟學家吳敬璉說,這是一個成就長時期穩定增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關口。
新近一期的《瞭望》周刊載文寫到,既要引導好保護好各方的積極性,又要解決經濟運行中現存的一些突出矛盾,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投資;既要防通貨緊縮,又要防通貨膨脹;既要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又要統籌兼顧,以人為本,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一系列的兩難境地,挑戰著決策層迎戰發展關口實施宏觀調控的智慧和技巧。
尚在去年下半年,決策層就對經濟運行中粗放式增長模式有所抬頭、經濟結構仍然不協調高度警惕,并結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再三強調要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
有關部門清醒地認識到并用三句話概括了中國產業不協調的突出問題:農業弱,服務產業水平低,高新技術產業滯后。
文章同時也指出,從我們追求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斷擴大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盡管政府的工作一直在致力于縮小這三大差距,效果仍不理想。
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之一,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雖然剛剛確立,但政府正在傾注全力加以實施和落實。但把增長簡單地等同于發展的觀念還很強烈,社會公共事業尤其是農村社會公共事業落后,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和文化事業等,都還存在著不適應以人為本的需求的情況。
文章中指出,循著近期宏觀調控的信息可以發現,為不至于丟失這一重要的發展關口,宏觀調控的脈絡已大致清晰:繼續執行擴大內需的政策,同時防止通脹發生;適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堅決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緩解能源交通等瓶頸制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合理調節投資和消費的關系。這一重要思路的戰略價值就在于,通過解決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的苗頭入手,保持住來之不易的快速發展的好勢頭。(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