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七日電題:東三省政協主席論劍振興東北
中新社記者 王晨波
七日,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的三位省政協主席、副主席和相關人士聚首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招待會,論劍東北振興。談笑間,東北再造的面目漸露,聲色漸顯。
吉林:難點重重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重工業基地之一。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長期積累的一些體制性和機制性矛盾日益暴露出來。
作為吉林省政協主席,曾任吉林省常務副省長的王國發委員結合吉林省情,縱論東北振興難點。
他首先將難點鎖定在“經濟市場程度化低”之上,由此而來,“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經濟增長缺乏自主動力。”
他舉例說,與經濟市場化低相伴的是。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的問題,國有經濟比重偏高,民營經濟規模小。“二00二年,吉林省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所占的固定資產占整個全部固定資產的百分之八十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所實現的產值占全部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七十七。”
“我們去年有一個統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負債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辦社會每年所支出的費用大約三十五億元左右。”王說。
與此同時,企業裝備和技術老化,企業冗員比較多。“現在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技術裝備相當于九十年代水平的只有百分之十五,大部分都相當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水平。”王說。
令他憂心的是,吉林省還有六十六萬名下崗職工沒有實現再就業。
黑龍江:發揮比較優勢
“我們發展生態旅游和綠色食品產業有著良好的基礎,大家看到我身體非常壯,是吃綠色食品長大的。”王現身說法。王濤志為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在他的眼中,老工業基地的比較優勢和有利因素頗多。
以黑龍江為例:其一,自然資源豐富,耕地面積、林地面積、石油儲量居全國首位,耕地面積有一億四千萬畝,糧食每年平均在六百億斤左右。石油產量連續二十七年在五千萬噸以上。
其二,產業基礎比較雄厚,一大批國有企業集團在國內同行業占重要地位,這對于下一步調整和改造可以起到投資少、見效快、潛力大的作用。
其三,科技實力也位于全國前列,每百人就有五個人受過專科以上的教育。“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從來不愁找工作,到大三時,企業、單位就預定滿了。”王自豪地說。
王濤志認為,這些比較優勢都是東北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本錢。
遼寧:市場引導振興
“到去年年底,遼寧的國有中小企業轉制面達到百分之八十六,我們要在二00五年完成所有國有中小企業的轉制任務。”新任遼寧省政協主席郭廷標先后在鞍山、丹東等城市任職。
在他看來,“現在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采取綜合配套措施才能完成振興東北這樣一個歷史使命。”
郭反復強調的就是一個“新”字,在他看來,所謂“新”就是,“要改變過去舊的模式和思路,要轉到由市場優化配置資源,引導和推動東北振興。”郭還認為,“要避免盲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要轉到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新型的工業化路子。”
要抓住這個“新”字,郭認為,要加快所有制結構調整步伐,發展混合式所有制經濟,并且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郭的另一個看法是,“東北地區的遼寧與沿海地區的差距,不僅是觀念上的差距,更主要是發展環境的差距,這個問題不解決,振興是不可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