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8日電 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即將發表他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香港文匯報社評說,這位“臨危受命”的新財爺,面臨的形勢既嚴峻又樂觀:嚴峻的是財赤仍然龐大、失業持續高企、轉型困難重重;樂觀的是經濟已有“轉勢”,通縮改善,失業見頂,特別是中央挺港消息還會陸續有來。在此情況下,我們希望預算案不僅是一盤收支帳目,還要有積極可行的振興經濟思路,展示出政府抓機遇、審時勢、敢出手與肯節流的脈絡。
文章說,抓機遇,就是不坐等經濟復蘇和轉型,而是要積極把中央挺港政策變為實質的經濟成果。溫總理昨天會見行政長官董建華后,董特首表示,中央承諾會盡一切力量協助香港,將繼續在現有CEPA及其它措施基礎上,擴闊合作,確保香港經濟維持良好勢頭,在旅游、金融、基建協調、航空權、產業零關稅、產權及服務業等方面,好消息會陸續而來。中央挺港,香港也要抓住機遇,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以CEPA為例,香港商界和專業界進軍內地服務業最具優勢的時間,也就是沒有海外競爭對手的時間只有兩年。利用零關稅發展本港高增值制造業,以及通過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港粵整合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其機遇也是稍縱即逝。所以,預算案應推出積極的財政措施,抓住機遇配合中央挺港政策。
審時勢,就是體察民情民困。過去六年,各階層市民承受泡沫經濟爆破帶來的痛苦,財富不斷蒸發、通縮長期持續、收入連續下降、職位大量流失。特別是去年經歷沙士蹂躪和民怨沸騰,已說明真正貫徹“以民為本”施政理念的重要性。目前,市民最需要透口氣休養生息;企業最希望有時間固本培元。所以預算案應審時勢,在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不加稅加費,通過輕徭薄賦,盡量減輕市民和企業的壓力,讓社會有充分空間休養生息,這對恢復經濟元氣和減少社會怨氣有雙重積極作用。
敢出手,就是要擺脫“積極不干預”樊籬,政府要做事,該出手時就要敢出手。預算案應體現“市場主導、政府促進”,通過優惠的財政政策,發展和扶植一些經濟項目,并大力推動旅游、零售、餐飲、運輸、物流、環保等行業發展,令商界可以為低文化低技術人士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香港一些經濟學者曾建議以“二元經濟”策略解決就業,我們認為這個思路可取,希望能在預算案中有所體現。
肯節流,就是預算案要堅持量入為出,審慎理財,控制政府開支,努力向收支平衡目標邁進。盡管滅赤目標已推遲了兩年,但我們認為,其目的是要讓社會有喘氣機會和調整空間,而并非讓政府松懈控制開支的工作。預算案應根據推遲滅赤兩年的目標,將具體的滅赤方案定出時間進度表及作出詳細的分析。在節流方面,預算案應體現政府以身作則,有決心控制自身的公共開支。如果政府節流不力,不能與民共渡時艱,就沒有道德力量要求社會開源,滅赤大計就可能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