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5日電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建民在最新一期的《瞭望》海外專刊中撰文,在對兩岸近來的經貿關系走勢進行分析時指出,盡管兩岸關系處于“冷和”狀態,甚至危機重重,然而兩岸經貿關系卻持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他在文中指出,兩岸貿易格局與臺商投資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金融、航空等服務領域的合作步伐加快。目前,兩岸經貿關系還正在出現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新趨勢。
在談到兩岸貿易格局的新變化時,王健民指出,2003年是兩岸入世后的第二年,在兩岸市場相互有所開放的背景下,兩岸貿易呈現十多年來少見的高增長,并出現一些指標性的變化:
一、兩岸貿易總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超過臺美貿易總額。依大陸海關統計,2003年,海峽兩岸貿易總額為583.6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9.4%,其中大陸對臺出口90億美元,從臺進口493.6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6.7%與29.7%;大陸對臺貿易逆差為403.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前,臺當局宣布今后將臺港貿易納入兩岸貿易之內,使得兩岸貿易額迅速擴大。依臺灣最新統計,2003年,臺灣與大陸及香港的貿易總額達624.7億美元,其中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額為497.9億美元,進口為126.8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2.1%與31%,對大陸及香港貿易順差為371.1億美元。
二、臺灣對大陸出口市場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03年,臺灣對大陸、香港出口額占臺灣出口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32%上升為34.5%,增加了2.5個百分點。大陸對臺灣經濟增長率的貢獻率超過70%,若無對大陸的出口,臺灣經濟增長將下調約2個百分點。
三、兩岸貿易的產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2003年,臺灣從大陸進口主要產品為電機設備、機械零件、礦物原料、光學產品、鋼鐵、有機化學等、石料石灰與塑膠制品等為主。其中啤酒、玩具、家具、筆記本電腦等工業制成品進口迅速上升,已躍居臺灣進口市場的第一位。臺灣對大陸出口仍以半成品及零部件為主,但機電產品與農產品出口增長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