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9日電 人民日報近日發表文章稱,去年年中以來,國家發改委頻頻吹風,提醒電解鋁項目防止重復建設。“但是中國的再生鋁還很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秘書長王吉位說。
王吉位披露了這樣一組數字:目前全球鋁產品市場中,40%—50%的需求是通過回收再生的廢鋁滿足的,如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和墨西哥,2002年再生鋁的產量均超過原鋁,尤其是日本,再生鋁產量竟占鋁產量99.5%;而目前中國年產原鋁500多萬噸,產再生鋁僅100萬噸左右。
如果說,西方發達國家重視發展再生鋁,目的是讓原生資源“留著不挖”;那么,中國鋁礦資源的現狀從一定程度上說,是“想挖也沒得挖”。2002年以來,中國鋁產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而國產鋁礦資源只能滿足一半多,還有48%的氧化鋁靠進口。中國鋁礦保有資源儲量僅占世界總量的1.94%,且品位低,經濟可利用部分僅占保有資源儲量的16.24%。因此,如果不改變目前的鋁業生產格局,中國鋁礦資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
國外許多國家都有廢鋁飲料罐收集制度。日本2001年廢鋁飲料罐回收率達82%。巴西鋁協會統計,該國收集的廢鋁飲料罐年產值超過2億美元,2001年的回收率達85%。
和種種有色金屬廢料一樣,廢鋁若是分散而不集中,就不能成為資源,不能再生利用。收集比再生更重要。而確保收集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立法,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推動實施。
由于缺乏法律支撐,中國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回收機構,國產廢鋁缺乏穩定的供貨渠道,再生鋁企業主要依靠進口國外廢舊金屬拆解回收。盡管生產再生鋁等再生有色金屬進口加工企業確實存在著諸如以手工拆解為主、機械化處理程度低,廢水、廢氣、廢液的處理不夠規范及臟、亂、差等外表特征。
目前社會輿論對一些地方因進口廢舊金屬包括廢家電制品拆解造成污染比較關注,有些部門為此采取了對有些廢舊金屬產品停止進口等措施。這種因噎廢食的方法不利于中國金屬再生利用產業健康發展。搞簡單禁止不是管理,強化管理的關鍵在于國家制定法規規章,明確由什么樣的企業負責處理,在什么地方處理以及采用什么方式處理,用法律、制度引導中國金屬拆解再生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環境負荷最小化方向發展。(費偉偉)